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带来了什么

2023-06-13 14:43:18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
-标准+

2022年2月18日,南京市浦口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运行,为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拉开序幕,这不仅让“一个部门管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制度管执法”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新模式在江浦街道“落地开花”,也让变革成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破解难题、推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一年多来,江浦街道以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成立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完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执法内容、人员设置,实行派驻体制的执法队伍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体化运行,有力助推全街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快速响应,“关键小事”移交街道

“回顾这一年多来,最大变化应该是角色转变,以前街道更多扮演着管理的角色,遇到违法行为需要求助部门来开展执法工作,如果我们可以快速响应,事情做起来更有力量、更有效率。”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彬彬说。

去年6月,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接到投诉,某小区存在擅自将天井区域改变为共用电梯区域的行为。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开发商负责人及小区物业经理一同前往现场调查处置。7月16日,经执法人员核查,现场仍未整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经讨论决定对当事人作出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的行政处罚。

“以前这样的案件一旦发现,街道需要求助区房产局,如今涉及物业管理、食品安全、电瓶车停放、井盖修复等‘关键小事’的执法权赋予街道,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三中队副中队长钱华健坦言,从被动应付投诉、等着“喂饭吃”,到如今主动巡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改革带来的变化在全街上下显而易见。

一直以来,街道“看得见、管不了”与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之间存在不少难以协调的矛盾,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条抓”和“块统”的长期割裂。“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全方位的监管执法协同体系,让执法从审批、监管检查到处罚、监督评价在街道形成大闭环。”陈彬彬说,自2021年开启“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以来,街道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了“两赋两强”集成改革模式(即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不仅将原先8个部门168项行政执法事项,下放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四个中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还全面践行“大数据+指挥中心+网格化+铁脚板”综合执法模式,探索构建“综合执法”智能化管理体系。

数字赋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五楼指挥中心,占据整面墙的数字大屏上,分布着网格数量、案件办理、案件分布、沿街店铺、12345工单等相关数据,密密麻麻、实时滚动,点开地图,甚至能看到当下每一位网格员的动态,还能透过他们佩戴的执法记录仪实时查看现场情况。

“比如便民早餐店,是否正常经营、周边卫生状况如何、有没有影响市民正常出行,我们都可以透过这面大屏了解,一旦出现异常,马上下单让网格员出面解决。”现场工作人员讲解道。

先知先觉,背后是数字赋能。

走过体系重塑的阶段,行政执法改革如何走得更快更深入?江浦街道的答案是: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从“看急诊”向“防未病”转变,在风险预测预防上下功夫,逐渐将基层治理的关口前移,打造整体智治新格局。

近年来,街道围绕一个公共资源综合管理平台、五大基层治理主题、N项智慧治理应用,建立“1+5+N”智慧治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信息共建共享,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整合汇聚各类数据资源,形成各部门基础管理数据、网格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对接,建立各类专题数据库和综合分析模型,为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

破题不止于此。江浦街道位于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区60%以上,为了消除监管盲区,该局将全街15个社区139条道路街巷4000余家沿街商铺,按照街域精细化网格建设划分为12个专属街面网格、3个专项机动网格,统筹配置20名综合执法人员,214名执法辅助人员,实行全员网格下沉。

以学促干,执法普法有机融合

“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成为改革持续突破的关键。”这一点,队员杜天文深有感触。此前,她在街道城管科工作,2021年入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新岗位带来新挑战,她要学习和掌握的行政执法事项大大增加,涉及卫健、市监等多个领域。

执法事项越多,执法队员们越要“全能”。对此,该局将涉及城管、卫健、教育、民宗、房产等8个专业化领域的执法事项汇编成册,将6名队员分为三组,对其中某一个领域开展专攻,半年后轮换。“交叉学习,既能让队员们成为‘多面手’,也能避免短期内学习太多内容而无法消化。”陈彬彬表示。

“办中学、学中办”,成为江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每一名队员的感受。队伍刚组建时,面对不少案件,队员们需要请房产局、市场监管局等进行指导办案或联合执法,如今却渐渐能够独当一面。

执法知识要学习,普法工作同样也不能丢下。

“比如餐饮店工作人员没有办理健康证,这个不是偶然事件,已经多次出现,大部分情况下是负责人没有意识到健康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杜天文表示,卫生健康是大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一个领域,不少队员在办理案件中通过实时普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促使当事人及时改正违法行为,达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对此,该局做实“综合执法+”模式,履行“普法”职责、增强“服务”能力,探索执法路径“多样化”,深入推进执法普法一体化,把“纸面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执法证也是‘普法证’,执法程序越完善、执法行为越规范,法治信仰的基础就越牢固。”陈彬彬说。 (刘晓曦 朱超)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