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老旧小区精细化改造促进城市价值重塑

2023-03-21 16:04:27 来源:成都日报 -标准+

走进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电子路的旭光小区,车辆能自动识别进出,停车场秩序井然,路面干净整洁。除了外观变美,健身休闲设施、养老设施,管线管网也得到改造。这都得益于新都区实施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推进。

据了解,新都区坚持以城市体检为手段,定向把脉,找准城市更新重点,有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补城市建设短板、提城市空间品质。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新都区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49个,惠及居民2.8万户、8.7万余人。根据计划,2023年—2025年,新都区将谋划城镇老旧院落改造37个,2023年计划完成15个。

一院一策 打造特色院落

为了让改造和提升更有质量。新都区首先对老旧院落小区体检先行,深挖片区特性。据悉,还设置了“底线型、状态型和目标型”三大类体检指标,按照“必检指标+自选指标+特色指标”模式构建个性化指标体系,建立“智慧评估、社会参与、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进行城市自体检,根据体检评估结果诊断改不改?怎样改?

摸清居民对城市发展现状的实际感受及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明确城市老旧空间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

突出改造个性,坚持“一院一策”,反复勘查现场,充分挖掘城市及院落文化底蕴、百姓最关注的记忆,通过保留历史基因、传承建筑肌理、植入文化元素等方式打造示范院落,以示范引领推动改造工作高标准开展。目前,新都区先后打造了新繁正东街81号(20世纪60年代上海迁入的西南电工厂宿舍)“老上海记忆”院落、新桂东“市井文化”院落、西街30号“廉政文化”院落等一批特色院落,通过改造让城市空间更具个性。

党建引领 完善基层治理

新都区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在改造提升中,实现了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变美、解决养老托幼、完善基层治理等问题一揽子解决。

新都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健全完善老旧院落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积极引入物业企业入驻,构建后期物业长效管理机制,应改尽改、全面覆盖、常态管理,提高院落治理能力水平,推动形成共治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格局。

发动群众参与,严格过程管理。以老旧院落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设施提升等硬件改造为基础,重点解决停车难、雨污未分流、环卫设施差、环境品质不佳、安防无保障等问题,同时注重老旧院落周边闲置用地利用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解决养老托幼问题,科学谋划规划、制定改造方案,改造内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方案经充分论证后组织实施,建设全过程接受居民监督,强化居民关注度和参与度。

新都区聚集社区治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等要素资源,统筹片区改造内容和重点,成片推动旧城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集中改造桂东片区—五四小区、正因社区,实现改造一片、见效一片。新桂东社区老旧小区成片改造做法及成效初选入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新都区城镇老旧院落改造成效明显,大大改善了城镇老旧空间面貌、提升了居住品质,居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下一步,新都区将围绕“一心三区”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可持续改造运营模式,鼓励多元化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工作,形成政府、居民与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统筹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和老旧院落改造,加大改造力度、提升改造细度、强化改造精度,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以城镇老旧小区空间微更新,让城市记忆在新时代发挥多元价值。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