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天气之下,纳凉消暑成了头等大事。笔者在市区走访时发现,在做好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前提下,每逢夜晚或是周末,一大拨“蹭凉”的人在前往商场、超市、书店的路上。
玩耍购物欢乐多
昨天晚上7时许,海州吾悦广场迎来晚间第一拨顾客,以家庭组团居多。商场内冷气充足,门帘内外犹如两个世界。没过多久,一楼大厅展区及二楼、三楼幼儿娱乐场所已坐满了人。还有商家做起了“蹭凉”顾客的生意,在电梯附近摆放了几排抓娃娃机,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到哪儿都是吹空调,在商场里还能悠悠转转,孩子也能撒撒欢,比窝在家强。”68岁的陈女士家住吾悦华府小区,与吾悦广场一路之隔,最近天气热起来后,她基本上每天晚上会带着小孙子来此“蹭凉”,有时也会逛逛商场里的超市和玩具店,给孙子买些小玩意。
笔者走进商场内一家室内动物园,只见有的孩子在给羊驼等小动物喂食,有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滑滑梯等室内设施,有些孩子干脆骑着小车进来玩耍,那些年龄较小的宝宝则被家长抱在怀里当起了小观众。大厅边临时设置了零食冷饮柜台,孩子们在一边嬉戏,大人们则可以休息玩手机。“人多了,或多或少都会买一些东西。”销售人员说。
“孩子需要活动空间,外面广场上又晒又热,只能找室内的凉快地方了。”家住世纪凤凰城小区的吴女士说,她和家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蹭凉”的生活方式,有时还会和邻居们相约“蹭凉”,逛逛商场、转转超市,有时候晚上不想做饭就在商场里解决了,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负担。
苏宁广场、万达广场、中央商场等地,也吸引了不少“蹭凉”的市民。而各大超市,晚间则更是人来人往,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王大妈正坐在超市门口休息。她说:“带孙女来超市逛逛,比家里凉快。超市晚上会有打折,东西便宜,我就会多买一些。”笔者发现,超市顾客中有不少是中老年人,他们手里拿着零星的小商品。“超市里有空调,凉快。”手里拎着几袋盐的陈奶奶说。她就住附近,吃过晚饭就来了,“其实家里的盐还够用,不一定非得今天买。可待在家里实在太热,到超市既可以逛逛,又可以纳凉。”
家得福超市双盛花园店一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天晚上来逛超市的人比平时能多出三分之一。受炎热天气影响,下午和晚上进入超市“蹭凉”的市民络绎不绝。不过,商家对此表示理解和欢迎。“对于我们商场超市来说,人流就是商机。”该工作人员表示,卖场本来就是需要人气的。
“蹭书”“蹭凉”两不误
市区各个书店也成了“蹭凉”的好地方,书架前席地而坐或站着看书的顾客不在少数,他们当中很多人既“蹭书”又“蹭凉”。
昨天,笔者在市图书馆看到,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其中,有正在做摘记的年轻人,也有查阅古籍的中老年人,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边,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而少儿阅览室更是人满为患,很多小学生甚至盘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故事书。
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进入暑假以来,图书馆的人流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做好日常书籍管理、馆内卫生、纪律等工作,维护好馆内基础设施。此外,暑假期间,市图书馆还不断推出讲座、非遗、科普活动,为文化惠民工程助力。
夜幕降临,民主路老街附近的城市书房内安静有序,书桌前坐满了市民,有的看书,有的读报,有的凝神思索。这里的藏书包括文史、科教、百科等多个种类,还有数十种报纸、杂志。书店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我们书店交通便利,附近还有商业街、电影院,人流量较大。每天上午开门以后,陆陆续续会有很多人来看书、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周梓涵正在书房里看一本故事书。她说:“书店安静有空调,放暑假以来我一星期会来两三次,每次都会待两三个小时。”
进入新华书店大厅,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买书的、看书的人占据了书店的各个角落。读者大部分是学生族,也不乏中老年人,他们或坐在书架旁、通道里,或直接站着翻阅书目。
“家里是凉快,可架不住孙子非要看电视。到了书店看看书,还能学些知识,一举两得。”家住天顺花园的市民刘先生说,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带孙子,充满书香和冷气的书店是个不错的选择。
“蹭凉”不能蹭掉文明
高温天气下,一些开放冷气的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便成了市民避暑的好去处。但是,“蹭凉”不能破坏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能让自己的“蹭凉”行为影响到其他人,这是起码的文明底线要求。
但事实上,有少部分人“蹭凉”的时候太过任性,忘了文明。脱下鞋子“解放双脚”、占着座位“做美梦”、甚至大声喧哗……这样的“蹭凉”不仅破坏了公共场所的秩序,也跨越了文明的边界。
高温不仅是一道天气“烤”题,更是一道文明考题。“蹭凉”无可厚非,但不能蹭掉了文明、蹭低了素养。广大市民都能够珍视公共资源,增进秩序自觉,在“蹭凉”过程中多换位思考,顾及他人感受,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惬意建立在他人的不适之上,要更加注重个人文明修养的提升,不喧哗吵闹、不占用通道、不光膀赤脚、不“放浪形骸”。
当然,市民的文明“蹭凉”,也需要引导。公共场所在加强秩序管理、出台明文规定限制不文明现象的同时,应多设立一些文明提示引导牌,并大力宣传,也可多招募一些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来,对市民加强文明引导,规范文明行为。
此外,“蹭凉族”的背后,反映的是市民对纳凉降温场所的刚性需求。实际上,高温不仅“炙烤”着城市建设者,也“烤”验着公共场所管理者的智慧。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一方面不妨设置一些临时休息点和纳凉点等,为人们提供更多休憩的场所;另一方面,接纳纳凉者体现了管理者的气度和胸怀,同时也要确保纳凉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并保证公共安全。(记者 王文 邵沛源)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