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有序解禁城市地摊 是激活经济的民生举措

2022-11-17 16:34:31 来源:衢州日报 -标准+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有序解禁城市地摊作出的新规定,最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条例》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平衡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有网友表示,这种从法律层面有序解禁颇具争议的城市地摊的做法,是激活城乡经济的民生举措之一,值得点赞。

城市地摊,是“经历”最为丰富的城市物事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地摊经济曾经是城市繁荣昌盛的一大景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治理城市脏乱差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城市地摊开始被视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不断被贴上妨碍市容、影响道路交通等标签。于是,为重塑城市市容市貌,城市地摊开始遭到不断封杀和禁止。从开放经营到全面取消,几十年来,城市地摊就像坐在过山车上一样,让人记忆犹新。一些市民回忆说,全面禁止城市地摊,在当时的情境下确实消除了地摊带来的脏乱差问题,维护了城市环境,但也压缩了小商小贩的经营活动空间,忽视了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想放就放、想禁就禁的管理政策,往往还伴随着生硬粗鲁的执法行为,由此引发的舆情事件也屡屡发生,成为备受诟病的城市管理热点之一。

我们的城市能不能为地摊留有一席之地?城市管理能不能兼顾经济发展、文明安全与民生改善?城市管理能不能在提升法治化水平上多下功夫?近年来,类似的讨论已经在网上多次发起,呼吁城市地摊“回归”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如今,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带头用法治方式有序解禁城市地摊,让人感受到城市治理观念的新变化。

其实,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成都等一些城市为守护城市烟火气,在确保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不影响城市交通顺畅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允许摆摊设点。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设摊经营包容的背后,实际也是因为如今的地摊经济,较之过去确实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它、审视它。事实上,一些城市对于地摊经济的放行,都离不开发展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大背景。也就是说,如今的地摊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业态,它理应在城市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

眼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要想稳经济稳就业,必须要想方设法强化内循环力度,而城市地摊经济就是实施内循环的妙招之一。城市地摊经济重启后,不但能就地解决部分就业问题,还能为激活城市经济活力作出贡献。

这次上海市将有序解禁城市地摊写进地方性法规条文,为其他城市有序解禁城市地摊开了个好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城市所处的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举措,引导商贩在指定时间、指定区域有序经营,为城市地摊规范管理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法治化治理模式,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柯兰)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