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姑苏区公布最新一批32个“无违建治理示范区”和48条“无违建治理示范路”,用以点连线、以线连片的模式,打造了一批可观看、可复制、可推广的违法建设治理示范样本,走出古城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姑苏特色之路,不断推动古城保护与更新。
站在新起点上,姑苏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的要求,把握城市更新试点契机,开展城市面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空闲地块覆绿和零星地块“见缝插绿”,优化古城绿色交通体系,通过整治、改造、更新等途径,全力擦亮古城“宜居”底色,在新征程上续写“苏式生活”精彩华章。
精细化整治,提高古城空间品质
泰南苑38栋北铺上崭新的道板砖,长盛花园楼栋前的无效杂乱绿地变成了一个个停车位,相王路36号小区围墙粉饰一新……最近,居民们都惊喜地发现,随着姑苏区第4批交通安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效初显,“家门口”变美了。这项工程涉及三元片、胥江片、相门片、网师片、清塘片等5个片区,目前已挖潜机动车停车位560余个,在一些可利用区域增设非机动车集中充电点,预计明年上半年整体完工。
今年以来,姑苏区对照“一年冲刺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对重点景区、重点商圈、重点道路街巷周边破墙开门等违法建设开展集中攻坚,以项目化工程带动拆违提质,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累计拆除违建62.5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当年60万平方米拆违量的目标任务,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2022年度违建治理目标。
完成当年任务的同时,提前谋划2023年拆违治乱工作,力争2023年实现20万平方米拆违量、解决挂牌督办案件86个、创建39个无违建治理示范小区、30个无违建治理示范社区、1个无违建治理示范街道,进一步推动古城空间品质提高、街区活力再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体式改造,增添“公园城市”体验感
占地面积约4.06万平方米、改造前为封闭式城市荒地……近日,位于苏站路与江乾路路口西南侧的苏州站五号闲置地块改造完成,原先堵心的荒草和垃圾堆已不见踪影,重新覆绿后的闲置地块使得苏州城区重要出入口焕然一新。当旅客走出火车站,漫步人民路苏站路沿线,城市门户、古城绿地自成一体,一幅动人的城市新画卷徐徐展开。
秉持“打造开放的城市绿洲,释放存量的绿色空间”设计理念,重塑开放的绿地将有效发挥生态和景观双重效益。今后,行人通过此路段时,将在绿意浓密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穿行,增添“公园城市”的体验感。接下来,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将继续推进空闲地块覆绿工作,打开更多城市“绿洲”围墙,让古城绿意再多一点、美一点。
西环快速路南至南环路,北至新庄立交,全长约6公里,是承担内外衔接、交通疏解功能的重要交通干道,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锚定“让苏式风情与现代气息并存,精细化 ‘绣出’古城水韵最美画卷”的目标,不久前,姑苏区启动西环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打造城市环线更新示范区域。项目聚焦高架桥下空间绿化景观提升、高架沿线市政道路改造及高架沿线建筑立面环境提升三大方面,目前项目样板段已先行启动,预计2023年1月全面进场施工。
着眼 “微更新”,锁定家门口的“小确幸”
从2021年9月12日起,姑苏区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把“群众没有不满意”作为工作目标,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倾心解决一个又一个“急难愁盼”,用一处处民生“小改变”,构建居民心里踏踏实实的幸福感。
缺乏公共晾晒场所,居民们随意在绿化带、电线杆间拉绳晒被,是古城不少老旧小区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最近的“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上,彩香一村四区社区的刘阿姨提出了这一苦恼。广泛听取小区居民的意见后,社区迅速召开居民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选定小区几处合适的点位作为共享晾衣架安装点。如今,一批崭新的共享晾衣架已经投入使用。接下来,社区还将有计划地增设基础设施,提升小区环境,方便居民生活。
“社区实施的微更新项目把我家门口的绿植全部规整了一下,还换上了新花罐、增设了金属花架,既好看又安全。”家住姑苏区沧浪街道道前社区游马坡巷的陈大爷高兴地说道。类似的“绿化微景观”改造在沧浪街道约有30余处,街道根据喜好养花的居民需求,量身定制居民家门口的“小花园”。后期,这些花草的养护均交给居民,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今年“净美街巷”工作启动前,金阊街道“净美街巷”专班召开了居民座谈会,充分听取居民代表的需求和建议,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最近,泰伯庙、艺圃净美片区完工后正式亮相。4处滨水驿站、数个家门口的“口袋花园”提升了街巷“颜值”,给辖区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记者 周晓青)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