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房地产发展方向,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近年来,银川市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覆盖群体,降低准入门槛,提升管理水平,融入互联网+保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智能化管理优化居住体验
刘女士是金凤区花样年华小区公租房的承租户,虽然现在还没自己的住房,但每天回家都能享受商品住宅的品质管理——进门有人脸识别系统,入户有指纹密码锁,同小区其他居民享受一样的物业服务。
“精细化管理贴心周到,小区的环境也非常好,周边配套齐全,交通方便,对于都市上班族来说,公租房也是非常经济实惠的选择。”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大学刚毕业申请公租房的时候她还有些难为情,觉得住在公租房是不是会被人瞧不起,直到分了房子看了环境才打消了疑虑,房租也比市场租金低很多,减轻了刚就业大学生的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障房项目品质及规范化管理,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于2020年确定将花样年华保障项目小区设定为银川市公租房智能化管理试点项目。通过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智能指纹锁、无线网关等设备,实现了对保障家庭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家庭通过人脸识别及指纹信息进出保障房项目小区房屋,非保障家庭成员无法进入,有效防范了保障房转租转借行为。
“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合同到期或租金欠缴后,会自动通过语音提示督促住户及时续签合同或缴纳房租。对于长期拒不缴纳房租的住户,可通过远程下发权限进行管控。”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化管理系统还可根据设定结合保障家庭成员进出记录情况自动提示房屋空置期,管理人员可根据提示及时处理,重新分配,防止资源浪费。
持续扩大保障覆盖面让更多群众受益
银川市住建部门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进一步放宽了住房保障申请的年龄、户籍条件和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门槛,以此为更多社会群体提供基础性、过渡性保障住房。
银川市对住房困难对象收入核定方面实行动态调整,并通过不断调整收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确保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均能获得保障。其中,申请租赁补贴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银川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申请限价商品住房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截至2022年银川市调整收入条件13次,申请公租房收入门槛已放宽至家庭平均收入低于4595元,针对一线环卫职工、公安辅警、邮政快递小哥等特殊群体优先解决住房。
2014年以来,我市实现了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并轨管理,建立了针对不同保障类型、不同收入对象的分档租金制度,并对患重大疾病、各类残疾、65岁以上老年人给予特殊优惠,最大程度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纳入住房保障4.3万户,发放租赁补贴近3亿元,正在实施保障家庭2.3万户。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选择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纳入保障范围的来银创业和务工人员家庭呈逐年递增趋势。
线上办理快捷透明办事人少跑腿
随着我市公租房制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政府这一住房兜底政策的福利,现在申请公租房已经越来越被群众接受。
11月7日,玺云台北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对25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了线上摇号配租,通过线上的方式,全部申请人都可以观看监督全流程,同时住建部门邀请了银川市国安公证处和5名申请人代表全程监督,更加保证了摇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当天,16套优先配租家庭和240套正常配租家庭成功分配到了房源,配租结果也同步在宁夏政务服务官网、“公租房APP”平台进行公示。
2021年7月15日,银川市公租房APP正式上线,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公租房APP具有住房保障资格申请、年度复核、房源查看、政策查询、账单查询、自助缴纳、公示公告、新闻资讯查看、办事指南指引等多种功能,有效化解了群众“办事难”“跑路多”的问题。
打通数据渠道审批监管更便捷
打通数据渠道,实现数据共享,也是公租房系统的另一大优势。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等单位沟通协调,通过数据接口互联实现申请人的信息数据共享,已实现保障家庭车辆、住房情况的在线核查,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后续将进一步实现不动产登记、社保、公积金、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让住房保障审核工作更便捷。
公租房也曾面临不符合条件的承租人拒绝腾退的难题,通过信息化技术,市住房保障中心加大了对保障户资质的审核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保障户及时进行腾退,花样年华小区的人脸识别设备、智能指纹锁、无线网关等设备,不但给住户提供了方便,也打消了想违规霸占公租房的人的想法。智能化管理系统启动以来,已追缴历年陈欠租金1.8万元,收回5套存在转租转借行为的保障家庭房屋,解决了公租房管理过程中的“监管难”“退出难”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体现了我市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大住房保障体系,扩准降面亮化政策细节、深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简化办事流程,展现了住房保障领域吸引外来人员扎根银川、建设银川的诚意,贯彻了“房住不炒”的定位,稳定了商品房市场租赁价格,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记者 李鲲鹏)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