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城市更新的“乡愁样本”

2022-10-26 16:34:06 来源:临沂日报 -标准+

“泥沱双月”水景瀑布、“日月同辉”音乐喷泉、通体雪白“十一孔桥”,雕梁画栋“三亭桥”……提升改造后的罗庄区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木葱茏,让人沉醉。10月1日,经过228个日夜奋战,由临沂市政集团承建、承载着罗庄区人民美好回忆的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崭新面貌正式向市民开放。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传说,这就是罗庄区“双月湖”名称的由来。双月湖的前身叫“泥沱湖”,是常年积水湖。汛期大雨,城南之水汇集在湖西崖北面,形成约2.5平方公里的广袤大湖。

古琅琊八景之一的“泥沱月色”美景就在这里。

明朝沂州官员舒祥在诗中写道:夜半银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轮秋。分明水府开金镜,仿佛天河浸斗牛。宿雁不惊矶上客,潜鱼还避渚边鸥。渔郎隔岸相呼语,尽是芦花暗钓舟。

月色澄明,斗转星移,宿雁渚鸥,岸边大石上的文人墨客,芦苇荡里的渔歌互答,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清康熙十三年《沂州志》载:“(泥沱湖)在州南二十里,中有圆洲,夏秋菱荷并茂,夜月泛舟,洲上香风四来,花气拂人,宛若仙境。”

1992年,当时的罗庄镇党委以泥沱湖原址为中心,开挖出占地1480亩的双月湖景区,罗庄镇各机关、厂矿、村庄发动16000人齐上阵,历时50多天,挖土面积28万平方米,使双月湖成为城市广场与水体公园相结合的开放式活动公园。“泥沱湖”更名为“双月湖”,成为罗庄区的标志性景点。2007年6月,双月湖公园被住建部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30年之后,公园设施老化、功能缺失等问题凸显,市民希望提升改造的意愿强烈。今年2月,罗庄区委、区政府启动双月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工程位于湖北路以南、双月湖路以北,东至湖东路、西至罗六路,占地面积795亩(含水面285亩)。工程内容包括清淤、桥梁建设、景观绿化、驳岸改造、游步道、驿站、公厕、停车场、景观桥、夜景亮化、便民设施等。

自2月18日进场后,临沂市政集团园林公司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立足“泥沱月色”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休闲游览”四大功能,历时7个多月施工,将公园打造为生态绿心、鸟类天堂、文化地标。

“我们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尊重历史、保护生态、节俭绿色、巧妙提升。”工程施工负责人、临沂市政集团园林公司经理陈洪涛介绍。

施工时,项目部做好保留文章。清淤过程中,将双月湖湖底原有的大青石打捞上岸,成为护坡石、景点石,还原了舒祥诗中的“石矶”,也让市民有了“近水得月”的好地方。原有的大树尽量保留,以艺术的眼光重新修剪,让枫杨、柳树、白杨等大型本土乔木焕发新生机。湖底的淤泥运出去还得花运费,那就把所有的淤泥堆在一处大型岛屿上,栽上草皮新树,成为一处新景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造以民生为本,给罗庄区人民留下“乡愁”。公园原有的老桥破损失修的,尽量原样修补,石狮、护栏保留下来;危桥确需拆除重建的,还用原来的材料,修旧如旧,建一座一模一样的桥。本次改造提升还新建了6处小型广场,健身、娱乐、游玩、休闲、停车、公厕等功能一应俱全。公园的交通体系“环起来”,新建了4米宽2.6公里长的环形健身彩色沥青步道,可满足周边10万居民的运动休闲需求,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这次改造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原来的孤岛以桥串联起来,岛屿的功能进一步明确:5个生态岛、4个观光岛和4个游乐岛,其中生态岛是留给动物的,人类不得叨扰。岛屿之间通过新建桥和老桥串联,让市民进得去、玩得嗨,近距离感受自然之美。

陈洪涛介绍,工程的施工原则是“起源于文化、着眼于生态”。施工过程中,最担心的是破坏了生态。有的岛屿本来就是白鹭、野鸭、麻雀等动物栖息生存的家,那就坚决不动,不动就是最好的工程。还要增加鸟类的食源性植物,构建生态系统食物链,营造保护鸟类栖息地,打造林地、草地、湿地、水域连续多样的栖息地环境,让物种更加多样。

细节见匠心。“以往的湖畔护坡这次重新改造,增加了草坡生态驳岸,草坡驳岸下方冲刷区点缀块石、卵石。尽可能还原湖泊本来的样子,经过人工干预的自然会更美。”施工项目经理张生晓介绍。

工程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讲了一个白鹭归去来的故事。今年春天,双月湖湖水抽干,全面清淤,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原来生活在这片水域的40多只白鹭一夜之间不见了,野鸭也消失了踪影。大家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担心轰隆隆的挖掘机声搅扰了水生动植物的生活。但是,6月底的几场大雨之后,奇迹发生了。

7月间的一天,双月湖285亩水面上,密密麻麻游动着十几厘米长的野生小鲫鱼、麦穗鱼,阳光晴好,湖面金光闪闪,大群的白鹭、野鸭捕食着小鱼,静悄悄的湖面瞬间热闹起来,双月湖的生态恢复了!

白鹭回来了,还会走吗?工程在湖面南侧开阔处新建了一个音乐喷泉,长90米宽36米,可以喷出30多米高的水柱。张生晓担心,音乐响起,新建的喷泉会吓走白鹭。让人欣喜的是,当101个水柱拔地而起,白鹭一开始歪着脑袋表示好奇,过了一会,就穿梭在喷泉间“舞蹈”,接纳了这个会突然喷水的“大家伙”。

处处有匠心,细节见精心。工程还增加了景观刻石,将古琅琊八景、“月文化”和园景主题勒石以铭,让市民的脚步放慢,品味传统文化之美,享受难得的“慢生活”。就连夜间的照明,对光线的要求也精益求精,力求全方位展现双月湖公园的白昼之美、夜色之魅。

双月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生态绿心、鸟类天堂、文化地标、城市客厅”为设计定位,深入挖掘“泥沱月色”地域文化,在进行清淤疏浚、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的同时,着力打造“入口广场、生态休闲、林荫花境、森林活力、中轴核心景观、湿地科普、湖景观赏、滨水活力”等八大景观区,共建设休闲健身等主题广场6处,同步配建公共卫生间4处、城市驿站1处,以及3处停车场、170个林荫停车位。

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造完成后,再现了古代琅琊八景之“泥沱月色”的历史名景,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孙玉光 谭笑)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