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萧山城市“不过浙赣线”,无形中成为城市发展一道“天然屏障”。与此呼应的是,这条铁路线以东、杭州绕城高速以西的“中国花木之乡”新街,不断探路城市与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花木产业在全国唱响“新街绿、中国绿”的时代交响曲时,城市发展也不断对标萧山中心城区。
随着交通大会战等战略深入实施,新街又主动跳出发展 “舒适圈”,把握新机遇积极参与、深度融入,迈出发展新步伐,问“城势”要发展。眼下,它不再是郊区地带,而是一个枢纽地带。
新通道,更开放的新街
新街区域位置特殊,被萧山中心城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围合”着,它也一直试图跳出这个“圈”。
纵观新街20年发展史,它“出圈”的每一步,都与大交通、大通道有关。从2000年萧山国际机场通航、连接机场与杭州主城区的机场高速通车,到2002年底杭州绕城高速东线建成通车,再到2016年机场高架、2020年杭州地铁7号线通车以及今年年初03省道彩虹快速连接线的开通,无一例外。
20年间,新街也通过集镇西扩、城中村改造等,不断寻找自己的城市梦,这本身也在不断突破地理空间上的“包围圈”。不过,随着萧山交通大会战“收官”,新街再次迎来自己的“圈时代”。机场高架、03省道东复线高架、彩虹高架和通城高架这四条快速路将它放射成一个“开放圈”,再加上地铁7号线的“东西纵贯”,这里的发展气质完全从“包围之势”换道“开放之势”,也成为萧山中心城区东扩最主要承载地。依托这一新格局,萧山将真正打破中心城区“不过浙赣线”的掣肘。
基于对这一“新格局”的判断,2022年初,街道正式提出新街“新格局”,围绕高水平建设“醉美新街、未来城市”,奋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示范、共同富裕新样板”的发展目标,全力打好“146组合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街力量。
何为“醉美”何为“未来”?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波介绍说:“新街将打开全视角,以城市中心城区的标准来衡量和审视发展,持续打造‘醉美新街’‘创新新街’‘书香新街’‘平安新街’等‘四个新街’,打好全域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域空间整理攻坚战、全域生命安全攻坚战、全域产业提质攻坚战、全域文化兴盛攻坚战和全域软实力提升攻坚战等6场全域攻坚战,深刻回答城市发展要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根本问题。”
这种“开放性”在城乡现代社区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新街构建全域“两带两翼六星”的现代社区格局中,新宜社区是融合型社区代表,近1.7万人口中,新萧山人占到八成以上,他们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个少数民族以及华侨和外籍人士。如何把新萧山人在空间上的融合变成文化、理念等的融合,社区书记周海芳谈到一个关键词即“乐融”。社区将构建“新街坊”场景,包括邻里中心、乐融家、乐融派、乐融荟、乐融治等,融软硬件两方面入手,完成向现代社区的焕新蝶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青年人群居多的现实,社区将建立青年发展平台,包括社创空间、咖啡书吧、运动健身等,并引入“live show”等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文化活动。新宜社区还将与区位相邻、本底相近的新赏社区、新和社区进行片区式打造,分别升级为“新宜里”“新赏里”“新和里”三个现代社区,共同融合为“新街坊”现代街区。
据悉,新街接下来将紧抓战略契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发展能级。比如在集镇板块下足“绣花”功夫,用文化主题的小景观“微改造”扮靓老街区。在江南社区以文化点亮场景营造,创新打造江南妙街、江南制造局、江南书局和江南基金会四大特色,形成江南未来社区品牌。在新盛板块,对标国内一线商业综合体,地上重构集商业办公、产业公社、城市客厅、艺术空间、高端零售、实验剧场、网红书店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混合型空间,地下打造TOD交通引入、品类丰富、品质高端、格调满满的地下之城,室外空间穿插分布中央花园、水镜广场和乔木树阵,上下合一构筑国内领先的产业矩阵型未来社区“新盛里”。在长山板块荟萃新街人文元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产业小镇,作为新街未来城市建设的起点与样板。以沿河绿道串联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区,同时以陈家园村为试点,探索未来乡村运作模式。
风起钱江畔,吹拂新街城,一座“未来城市”正美丽自信走来。
新格局,更辨识度的新街
很多人印象中,新街产业最具辨识度的颜色,是绿色。这不仅在于传统花木产业的“底色”,更在于越来越多企业探路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杭萧钢构是土生土长新街企业,创业37年深耕主业,在全国范围内在建和既有钢结构生产基地达到15个,在国内绿色建筑领域始终拥有领先地位,这与其在减碳领域的“先行一步”有莫大关系。据悉,杭萧钢构前瞻性布局,锚定钢结构聚能工厂、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前沿领域,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共建绿色智能建筑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等,持续走稳走好绿色发展路。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杭萧钢构计划通过建设绿色智慧建筑研创中心,持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为萧山集聚更多绿色建筑资源。
随着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逐步落地,新街显然开始了全新模式的“绿色发展”。前不久,经过五年艰苦努力,安杰莱科技研发的单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NMP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临床商业应用,这是新街科创园生物医疗企业今年拿到的首张医疗器械证书。企业创始人李鲁亚博士介绍说:“五年来,我们在智能神经康复这个细分赛道上不断发力,这一款人机融合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历经5次研发迭代,夯实了企业智能神经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
作为乡镇级科创园,新街科创园是萧山小有名气的“博士楼”,2021年园区营收突破13亿元,研发投入近亿元,并成功入选浙江省小微企业园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为萧山全区唯一。实际上,它脱胎于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由申新包装在老厂区上建楼宇,与街道合作打造科创园,这在萧山也是率先吃螃蟹的。
2017年,科创园进入生物医疗这一新赛道,至今已集聚了安杰莱科技、生创精准医疗、恒升科技、普惠医疗等30余家医疗企业。“安杰莱拿到医疗器械证书,进一步提振了园区企业的信心,接下来园区将陆续迎来企业收获果实的爆发点。” 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眼下,新街在不遗余力扩大自己的“博士圈”“人才圈”,积极探索生物医疗细分领域产业发展之路。前不久,杭州地铁7号线新街站附近一地块控规调整,未来也将建立新经济产业园。另外,预计今年年底前,睿丽科技位于萧山机场高架北侧约5万平方米的总部园区也将交付,目前企业已储备了酒、毒同检快速检测仪等多个研发产品,未来还将与科技机构共建研发平台。
对一个街道来说,布局生物经济显然是有前瞻性与魄力的。张波介绍说,新街将优化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扩大新街科创园平台优势,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在长山板块打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让生物医药实现从新经济增长点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蜕变。另外,以新促老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延续苗木、钢构等传统产业优势,引导其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一座“未来新城”,新街还将完善餐饮、娱乐、商贸等配套,构建“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良好格局。
新未来,“产城人文”的新街
“未来城市”发展不仅是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的“物理量变”,更应该是发展模式、治理模式迭代升级的“化学质变”,持续推动空间、场景、产业、生态、文化等要素融合重塑,进而实现“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
预计明年初,长山脚下一座由中国美院设计的宋韵建筑将正式开建。设计师介绍说:“我们尝试在建筑空间里融入宋韵人文之精神意象。”书院建筑不是简单复制传统形制,而是立足当代,由梅岭书院和行之美术馆等组成,特别是其首层将面街开放,成为市民的公共文化场所。而毗邻梅岭书院,新街正在建设长山文体公园,这一带无疑将成为具有新街辨识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据悉,在高标准推动城乡风貌建设中,新街不仅将打造江南未来社区、新宜融合型社区等标杆,还将打造海塘路新宋韵文化风貌带、郊野公园、如意江南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它们将与“书香新街”等共同构成新街的“醉美圈”。
当然,“醉美圈”更需要一个“管理中枢”。今年,全新的新街办事服务中心已启用,其中就“安装”了一颗新街版的“城市大脑”——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街道智慧治理集成中心。它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引领下,通过“执法蓝”“新街坊”等线上治理平台,加快构建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执法改革工作格局,走出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新街还将加快打造具有新街辨识度、区域影响力的改革“硬核”成果。
醉美新街,未来城市,这是共同的未来图景。眼下,“我爱新街”全民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它背后承载着新街人孜孜不倦寻找文化、情怀、价值和对未来城市的无限畅想。继5月发布“三国研艺”校园文化品牌后,前不久新街教育又出台三项举措:扩增美好教育基金,发布新五小、新二中建设计划,牵手杭州师范大学成立杭师大附属新街教育集团,新街初中、新街小学、红垦学校和新街五小(筹)以教育共同体的模式,全力助推新街教育高质量发展,更让新街少年成长为新时代的“三国”群英。而“群英”群像之下,处于新理念、新格局下的新街也将 “城势”而上,打开“未来之窗”。(记者 方亮 金雪飞 孙倩 谭博雅)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