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城市精细化管理形成“厦门特色”

2022-09-30 13:07:40 来源:海峡导报 -标准+

▲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视频实时调度,可自动识别14类常见问题

敢于拿起“放大镜”找问题,狠下“绣花功夫”解决问题。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富有厦门特色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关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昨日上午,厦门市执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情况。

1

率先立法精细化管理步入法治轨道

探索大城善治之道,需要以精细化治理焕发城市之美。

近几年,厦门市执法局先后出台《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导则》《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系我省首部综合性城市管理地方立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步入法治轨道。

牵头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编制形成《厦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和《厦门市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实现城市街巷、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广告宣传等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翔实的操作指南。扎实推进省级精细化管理样板街区建设,建设12条示范街。2021年,厦门市样板街区建设获评全省第3名。

2

科技赋能 高效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厦门市执法局统筹市、区两级平台建设,完成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目前,全市6个区和37个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已纳入平台,总用户量达到9200多个,总案件达到161万多件。协调对接省、市住建、工信、公安等部门共享数据资源,接入16万路“雪亮工程”视频实现实时调度,其中部分可实现自动识别14类常见城市管理类问题。2021年,在省对市级平台建设绩效考核中获全省唯一满分,市执法局申报的“创新科技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获评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整合“一张网”,激活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市执法局出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网格化管理办法,大力推动区、镇(街)、社区和责任网格四级体系建设。在全市划分4513个网格,建立3700余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开发“城市网格”APP,实现问题实时采集、及时派发、协同处置、监督评价全流程监管,日均采集事部件4000多件,基本形成“网格采集、流程处置、横向联动、三级督办、综合考评”的“厦门模式”。

科技赋能,精准的数字化治理,让城市更聪明,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市执法局在全国率先把共享单车、“门前三包”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8.77万个“门前三包”责任主体基础信息数据全覆盖,对全域内共享单车的实时监管,共享单车“五化”治理模式获首届厦门市民口碑榜基层政务及公共服务经典案例,立法引领共享单车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获评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3

为民惠民靠民推动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导向,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的题中之义。

在厦门,市民群众可以通过i厦门、“城市网格”App、市政管家小程序等便民渠道可一键联通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零距离”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开展“鹭岛城管 与您同行”“城管蓝、厦门靓”志愿走街服务活动,举办“我为城市管理提升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在城市管理考评中建立特邀考评团,邀请市民参与监督评议,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实际上,在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的同时,市执法局也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组织全市城管系统基层中队领导干部开展规范执法授课辅导,制定出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职务行为若干准则,规范日常执法行为,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践行“日行一善”文明实践活动。自6月1日启动以来,已处置问题28542个,带动身边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截至9月16日,已在全市6个区开展13轮综合整治行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开展以来,市、区两级共组织集中统一行动1082场次、常态化小整治19300场次。(记者 余健平 通讯员 陈俊芳)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