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人民至上,沈阳努力建设人民城市

2022-09-22 15:37:19 来源:沈阳日报 -标准+

走进皇姑区牡丹社区,你会很快被和谐的氛围所感染。这里绿树红楼掩映,广场亭廊相接,到处是欢声笑语。社区中心里,聚精会神的孩子,思绪早已随着模拟飞机翱翔长空。老人家会笑着告诉你,食堂中午伙食不错,三菜一汤,只要十块钱。

你很难相信,牡丹社区是一个已有40年历史的老旧小区。2019年移交社会化管理后,沈阳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牡丹社区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改善,倾心倾情倾力实现老百姓的“幸福梦”,使其成为全市基层治理的示范社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几年来,沈阳始终牢记嘱托,从城市轨道交通网加密到城市快速路接连上马,从老旧小区改造到街路全面更新,从口袋公园频现到城市管理全面精细化……沈阳始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城市建设中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织“路网”——地上地下四通八达

2018年,沈阳正式启动“二环功能南移”,将二环功能南移至浑南大道,将浑南区揽入主城区,让浑河彻底成为沈阳的内河。2019年,沈阳陆续开通了长青街、胜利大街、浑南大道高架段等多条快速路。目前,沈阳快速路总里程达362公里,基本建成了“环形+放射”的快速路网。

与此同时,沈阳还全力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地铁线路正式进入“十+环”线网时代。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积极推进地铁网络建设。目前,沈阳市已运营地铁1号线、2号线、9号线、10号线4条线路,里程117公里;在建地铁1号线东延线、2号线南延线、3号线、4号线、6号线5条地铁线路,里程140公里。沈阳还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编制,力争到2025年底,在建5条地铁线路全部实现初期运营,总里程达到257公里,构建“两横三纵两L”地铁运营网络。

塑“气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近年来,沈阳通过浑河两岸建设推动浑南主城与浑北主城整体发展。围绕浑河这一宝贵资源,沈阳在四环内已建设跨河通道20处,平均间距2.5公里,承担日跨河97万人次的出行量。建成12处滨水城市公园,四环间其余37平方公里滩地区域完成基础绿化。

围绕浑河,沈阳建设全长80公里滨水慢道,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利用浑河滩地现有慢道建设西起胜利桥、东至新立堡桥全长42.195公里的环形赛道。为了利用好跨浑河桥的桥下空间,沈阳增加滩地内服务、安防等设施,设置1.1万个停车泊位。打造背景林带等3条浑河特色绿化景观带,形成主线分明、四季变化的浑河景观带。目前,浑河两岸城市核心段已经成为城市地标最为集中区域。

此外,沈阳还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目前建成区水体全部消除黑臭,顺利通过住建部等三部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补“短板”——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城市建设关乎城市未来发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沈阳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围绕提升“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重点推动“五工程一管理”。

首先是实施街道更新工程。按照“六化”“U型空间全要素”和“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原则,计划自2021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部分主次干路进行更新改造,今年优先对百姓“急难愁盼”的老旧街路进行提升改造,实施41项街道更新工程。

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按照“一拆五改三增加”原则,去年沈阳完成126个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又计划对全市47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目前工程全部进场。在群众呼声较高的背街小巷改造中,今年沈阳将提升改造背街小巷200条。

在改造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的同时,沈阳还实施老旧管网改造。2018年至2021年,累计完成老旧燃气管网改造795.4公里,惠及居民200余万户。今年计划实施老旧管网改造总里程574公里,其中221公里燃气管网,210公里供热管网,143公里供水管网。

重“管理”——用“绣花”匠心提升城市品质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沈阳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细”的管理理念。通过实施“路长制”,提升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城市“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启动公园城市开新局建设,计划三年建设口袋公园3000个,2021年已完成1000个,今年计划建设1000个口袋公园。

在停车管理上,沈阳通过新建、盘活、挖潜、共享等措施,增加泊位供给3万余个。全面推广“好停车”应用场景,全市963家经营性停车场地理信息、19.1万个停车泊位实时信息全部接入“好停车”。为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沈阳还建立了覆盖9个地区、76个街道的监管体系,研发了具有实时地图、运维管理等功能的智慧监管平台,创造了全国第一个高精度定位、第一个P点停放、第一个监管平台、第一个随手拍公众号等4项先例,切实解决了共享单车超投严重、停放无序等突出问题,制度建设、管理效果、使用率均排在全国前列。(记者 于海)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