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梧州市区多个“网红夜市”悄然兴起,“夜经济”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消费零售市场逐渐回暖。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稳岗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包括“夜经济”在内的“地摊经济”迅速恢复,无疑给陷入低迷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然而,“夜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好车辆乱停放、噪音垃圾、食品卫生等“脏乱差”问题,非常考验管理智慧。
首先,我们必须对“夜经济”有一个新的全面认识。笔者认为,夜市在内的“地摊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活力的活跃因素。改革开放初期,“地摊经济”是缓解就业压力、迅速恢复经济的有力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由于一直贴着“脏乱差”的标签,“地摊经济”逐步被边缘化。但不管如何,包括“夜经济”在内的“地摊经济”对激活整个社会经济活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日前,中央文明办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无疑给“地摊经济”松了绑。
其次,“夜经济”需要精细管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夜经济”应该是一种在有序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在保证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地区特色,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的微小经济的集合体。发展“夜经济”考验的是政府社会治理的“大智慧”。对夜市一禁了之是“懒政”,对夜市放任不管是“失职”。要避免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死胡同,尽快完善顶层设计,通过出台常态化、制度化、涵盖面更广的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用好网格化、信息化手段,多部门综合施治,“疏堵结合”妥善解决好交通拥堵、卫生、噪音和油烟等扰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夜经济”火起来,实现“生活便利、烟火人气”双赢。
再次,要立足长远发展好“夜经济”。作为城市管理者,要尽快完成观念上的转变,努力实现城市治理上的升级。让“夜经济”与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相融合,在发展中打造新的城市特色;学会在管理中“放大手、抓小手”,实现精细管理与科学引导;挖掘“夜经济”的地方文化和城市记忆,变“小夜市”为“大品牌”等等。
诚然,转变群众对“夜经济”中的“脏乱差”印象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实现“夜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唯有合理引导,规范发展,“夜经济”才会持续欣欣向荣。(记者 何杰锋)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