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明府城:济南的城市文化之根

2022-08-22 16:00:42 来源:学习时报 -标准+

明府城是济南的古城区,因建于明朝而得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地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济南市区护城河以内的区域。这座古老的城池,承载着济南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城中的潺潺清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济南人,堪称济南的城市文化之根。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提起济南,人们常会想起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一段描写:“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书中所描绘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景象,正是当年的明府城。清泉幽远、垂柳碧枝,自是美不胜收,但要说比那江南风景更有趣味,恐怕靠的不仅是泉水垂杨,还有“人”与“泉”在相生相伴过程中所形成的和谐生活情境和浓厚人文气息。这一点,在城中的曲水亭街一带体现得尤为深刻。

曲水亭街北起大明湖南门,南接西更道,是一条极具济南历史文化特色的老街。漫步在曲水亭街,时光仿佛回到了旧时的济南。悠长的青石老街隐于繁华深处,由泉水汇集而成的曲水河沿街缓缓向北流淌,小河两岸垂柳依依,在一片柳荫掩映之中,一座座古朴的中式庭院参差错落,青砖黛瓦,门楼如画,黑漆木门在阳光的照耀下微微泛着光晕,透出安宁祥和的韵味。沿着河岸一路前行,不时可以见到在河边用泉水洗菜淘米的主妇,拿着网兜捞鱼虾的孩童,白发苍苍的老人三三两两坐在树荫下,一边品着泉水泡的清茶,一边聊着家常琐事。最令人艳羡的是,街巷的小院儿里也深藏着诸多泉井,寒来暑往,从不干涸,院中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甘甜的泉水,何其惬意。

老街人出门是泉,家中有泉,依泉而生,以泉为伴,一句“我是喝着泉水长大的”,道出了老街人与泉水的不解之缘。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清冽的泉水一直都在这里,它连接着济南的历史,也连接着济南人的乡愁,“泉水”“人家”共同构成了老济南人的生活底色,成为这座老城中最令人流连的光景。

名士荟萃,时贤云集

明府城山清水秀,百泉争涌,堪称北方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千百年来,那一处处沧桑的古迹、一个个响亮的名号、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无不彰显着文化的魅力。

明府城中最著名的文化标志当属历下亭。当年诗圣杜甫来到济南,与北海太守李邕等人同游五龙潭边的历下亭,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名句。从此以后,历下亭声名远播,成了济南的“文化名片”,吸引了诸多名士前来赏景饮宴、吟诗作赋。从北魏到清朝,历下亭曾因战乱等原因而三易其址,期间还经历了数次损毁与整修,现在的历下亭位于大明湖中心的小岛上。也许有人会好奇,一座小小的亭子为何会让人们如此牵挂惦念,在其遭到破坏后被反复整修乃至重建。其中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自杜甫登临那日开始,历下亭就已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客亭”,而是人们心中的文化圣地,数千年来,历下亭几经风雨而风光犹在,背后是一代代文人墨客追慕先贤的怀古情结,也是一代代济南人对老城历史文化的执着守望。

明府城自古名士荟萃,时贤云集。历史上曾有众多文人到城中游览、旅居,对这里的风景吟咏不绝,留下了诸多传世名篇。诸如黄庭坚的“济南潇洒似江南”,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元好问的“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等,至今仍被后人传诵。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长期居住在趵突泉附近,创作了《大明湖之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系列作品,对明府城中的风光极尽赞美之情,郁达夫、沈从文、臧克家、季羡林等文学大家也都曾到过济南并写下了诸多赞美济南人文风韵的篇章。这些文学作品的广为流传,为济南这座山水秀美的城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诗意。

君子如水,润泽苍生

明府城是济南泉水的汇集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如泉水般至清、至纯、至韧的君子品格尤为崇尚。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老城中的君子事迹,也传承着君子文化。

君子如水,润泽苍生。北宋熙宁年间,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当时齐州城内泉水丰沛,众泉汇集为渠,环流至城西北,再经北城门排出城外。然而遇到暴雨洪涝时,城北的积水常会倒灌入城,每每需用荆苇编网再堆土来阻挡,但是效果不佳,百姓的生命财产时时受到威胁。曾巩到任后,深感前法劳民伤财,绝非长远之计,于是下决心彻底治理水患。为了避免给百姓增加负担,曾巩下令用库钱购买石头,雇佣城中百姓劳作,耗时月余,在北城门修建了一座水闸,可视城外水位高低而随时开闭,从此北门水患乃绝,百姓再无后顾之忧。事后曾巩写了一篇《齐州北水门记》来记录这件事情,在文中他并未宣扬自己的功绩,而是多次提到了“劳”和“费”的问题,足见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直到今天,曾巩主持修建的北门水闸依旧发挥着作用,真正实现了其“人无后虞,劳费以熄”的淳朴愿望,而曾巩的君子风范也被济南人铭刻在了心中。

岁月匆匆、铅华洗尽,老城记忆、历久弥新。如今的明府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为济南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着新鲜血液,在济南城市发展史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记者 王萍)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