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宜居环境 打造幸福家园
宜阳县老旧小区改造有力度有温度,暖到居民心坎里
“办好一件事,温暖一片心,群众的期盼值越高,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要越严。老旧小区改造是回应群众新期待的民生工程,必须兼具高度、精度、温度,才能‘改’出满意度、‘造’出幸福感。”宜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全力推行“量体裁衣”式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76个老旧小区和单栋住宅楼,总面积30.8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915户,努力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美丽又宜居,成为暖民心、聚民心、得民意的惠民工程。
问需于民 全力“应考”
“夏天一到,老房子最怕漏雨,咱们老旧小区改造能从修屋顶开始最好了。”最近,宜阳县计划综合改造76个老旧小区和单栋住宅楼,居民纷纷建议将屋顶修缮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改哪里、怎么改,居民说了算。”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全过程中,小区居民发挥主体作用。
只有真正了解居民所思所盼,才能对症下药、平衡各方利益,找到“最大公约数”。宜阳县本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宗旨,在改造前,通过实地摸排调研、召开业主代表座谈会、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确保“改”出满意度、“造”出幸福感。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该县紧扣改造任务,创新工作机制,以打造样板工程为目标,强力统筹协调推进工程进度和保障工程质量,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议事工作机制,采用“马路办公,节点管控”方式,随时解决问题,严格督导检查,高质量完成了阶段性改造任务。
连片统一 融合“变身”
锦山家园小区建设年代较早,面积大、居民多、问题复杂、基础条件差,是该县老旧小区改造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迎难而上。该县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议事工作机制,先规划,再建设,顺民意,启动改造工程,由拆违入手,先破后立。居民在一周内配合拆除违建6000平方米、临建3000平方米。
改造提升后,该小区新增停车位、休闲广场、公厕、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等,电线、网线等全部入地入槽,水、电、气、暖管路畅通,物业管理系统、智慧安防系统、健身娱乐设施、新式垃圾分类设施等样样俱全,与周围小游园工程、新建幼儿园工程、宜洛南渠升级改造工程、解放路东延工程等巧妙融合,收到了“改造一个,美丽一片”的良好成效。
改造不是简单的翻新,既要提升居住品质的“里子”,又要城市靓丽的“面子”。本着“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宜阳既有建筑风格风貌相衔接”理念,该县坚持统一规则、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分片实施,地下管网互联、地面资源共享,彰显山水宜阳、人文宜阳风貌的“两统两分一联一彰显”的原则推进,将原有的分散式改造转变为“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集中连片改造,以串点、连线、成片的方式有序推进。
改造后,相邻小区互通互联,居民可共享安防、技防、物防、绿化、美化、亮化成果,实现了小区无边界融入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建管并重 长效治理
一张张图纸,一件件落实。老旧小区改造“面子美、里子暖”,老居民终于盼来了新家园。
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自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至今,宜阳县共投资4019万元,改造老旧小区44个11.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100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使广大居民与县委、县政府心连得更紧、贴得更近。经历了城市变迁、见证了城市成长的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次改造不是终点,我们还将在精细化服务方面下功夫,以红色物业、科技手段等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居民在城市更新中居住体验更佳、获得感更强。”红旗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县城多个小区物业团队和管委会还选出党员代表,成立了事务共商、活动共办的“红色物业平台”,助推物业服务再升级。
据悉,该县还将陆续引进专业物业公司进驻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特别是针对单栋楼无物业公司的小区,由属地政府牵头负责,将集中连片的单栋楼房整合为一个“联合小区”,统一招标物业公司,同时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努力实现“一次改造,长效管理”的目标,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暖心,乐享美好新生活。(记者 张珂)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