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我市,点赞海陵区城管局“三微”工作机制。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部分街道存在立面、路面破损,店招标牌、空调外机、夜景照明杂乱无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城管部门探索创新‘微执法+微修复+微服务’工作模式,以‘小切口’推进城市‘微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市城管局局长孙桂银介绍,去年以来,“三微”工作机制在海陵区已取得显著实效,得到市民点赞。
“微执法”是指对城市管理领域中微小违法行为的快速处置机制。自去年“三微”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海陵区城管局通过“微执法”,持续推动城市管理“炎症病灶”精准消除。主要包括:制定了10类微小违法行为查处清单,实施“首违不罚”;推行“城市管家服务”,组建女子巡逻队,对轻微违法行为,通过“柔性执法+贴心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线上查+线下处”,提升城管执法智慧化水平。截至目前,已开具《不予处罚决定书》500余份,简易程序查处各类微小违法案件2345件。
通过“微修复”,促进城市肌体的“创伤疤痕”快速愈合。为贯彻落实省住建厅“微修复”的要求,海陵区城管局构建“快速修复、自行修复、系统修复”工作机制,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微小破损、缺失问题清单》,分类量化各“微修复”任务的响应时间、处置时限标准,由专业维修队伍实施快速修复;针对商户市容环卫责任区履约情况,进行宣传教育、走访提醒,督促违章当事人自行整改;坚持“按区域全面修复”“按时段集中修复”“按专题专项修复”相结合,开展系统修复,实现“快速、同质、节约”。去年以来,海陵区城管局累计修复城市管理各类问题6000余件,系统修复税东街、引凤路等城市道路。为让街道恢复原有的风貌和韵味,该局按照留改拆的总体思路,对税东街、引凤路建筑立面、店招标牌、地面铺装、夜景照明等视觉形象要素进行整合设计,将被牌匾遮挡的瓦檐展示出来,将裸露的空调外机以花格窗遮罩,加上富有个性的夜景亮化设计,恢复街区原有的粉墙黛瓦。
通过“微服务”,帮助群众快速化解遇到的“疑难杂症”。海陵区城管局亮出“服务清单”,推出“送服务上门、不见面审批、首次不处罚”等举措,让群众“少跑腿”;新建鼓楼路“城市港湾”,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延伸管理触角,增加轻微违法行为处罚、城市基础设施破损修复、投诉举报受理、代办许可证照、法律知识宣讲、党员义工服务等功能,并提供阅读、歇脚、充电、雨伞、应急药品等基础服务,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城市管理党务、业务、服务“三务一体”深度融合。(记者 唐春杰 通讯员 孟桃)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