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多年没有清淤的通济河水清了、景美了,我们看着也开心啊!”家住通济河附近的市民石女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她看着通济河开始清淤,一船船的淤泥被拉走,到7月初,清澈的河水重返河道,群众拍手叫好。通济河清淤工程北起京沪高速铁路,南至通江桥,全长1.28千米,清淤总量达2万立方米。
“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这是钟楼区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建设的美好愿景。今年,钟楼区首批幸福河湖达标创建工程出炉,概算投资2400万元,项目包括通济河、后塘河、护场河、东十字河、会馆浜、皇粮浜和洪庄河7条河道,涉及清淤、岸坡整治、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通过扎实的河湖生态治理建设,为百姓带来真切的幸福感、获得感。
钟楼区幸福河湖达标创建工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治理理念,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等综合施策,持续巩固“两违三乱”整治成果,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水生态治理修复,强化水系连通和水网建设,努力把每条河道都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目前,五星街道的东十字河、洪庄河、护场河的河道和管道清淤工程已完成,清淤总量约2.5万立方米。清淤通过采用先进的淤泥高干脱水设备,尾水经过检测可直接排入原河道,脱水后的淤泥可作为种植土使用。项目施工完成后,有效提升了河道水质。
如果说清淤工程是打造“幸福河湖”内源治理的“前奏曲”,那么岸坡整治则是一首“协奏曲”。钟楼区针对7条河道的实际需求,将岸坡清理后对沿岸进行海绵化改造,并计划在湖内投放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使他们构成一个平衡的食物链和生态网,形成完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转换。
为更好地控制源头,钟楼区还精准施策,堵住污染源头。从小区雨污分流、排口截污纳管出发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避免污水溢流至城市内河,造成河道和地下水污染。同时,通过小型湿地过滤、雨水径流区域改造等举措,达到污染拦截、滞留、进化的作用,使区域面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水清岸绿的美景,正在钟楼市民的“朋友圈”中出现。岸坡绿草青青,河水清冽荡漾,钟楼幸福河湖的合唱正在奏响。(记者 王淑君)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