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对比。
昔日臭气熏天、垃圾如山的填埋场,如今一排排树木整齐划一,场区环境大幅改善和提升。
仿佛一夜之间,银川市河东生活垃圾填埋场就变了模样。如今,这座银川人印象当中臭气熏天、垃圾如山的填埋场,北侧已封场6.35万平方米铺设灌溉管网进行绿化种植,一排排树木整齐划一,场区环境大幅改善和提升。就在今年1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巡视时还指出了“银川市河东垃圾填埋场距黄河干流3.5公里,积存渗滤液约23万立方米,严重威胁黄河水环境安全”的问题。是什么让这里发生如此巨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银川的生动实践。
引进先进技术打造生态公园
银川市河东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方、银川荣洁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新宁告诉记者,河东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4年2月投用后,成为银川市民生活垃圾的唯一去处,截至目前已累计无害化填埋生活垃圾485万立方米,为银川市环境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12月银川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后,银川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进入了“焚烧为主、填埋应急为辅”的处理模式,本着边运行边治理的原则,2018年,我市对河东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北侧已达到设计标高的区域实施了封场工程。
“填埋的垃圾腐败后会产生渗滤液,虽然以前也建有渗滤液处置设施,但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逐渐老化,已经跟不上渗滤液的产生速度。”王新宁说。记者在现场看到,渗滤液已形成类似湖泊一样的积水,目前虽已进行防渗膜全覆盖保护,仍然能闻到垃圾发酵产生的异味。
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个对黄河生态保护的威胁,今年4月底,我市以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企业,采用原液预处理+DTRO+离子交换工艺,浓缩液采用预处理+MVR蒸发+盐泥固化工艺进行全量化处理技术方法,一次性完成积存渗滤液处理。王新宁介绍,引进专业企业的同时,通过更新恢复原有设备处理能力,实现出水水质达到绿化排放标准,计划用一年时间将积存渗滤液全部处理完毕,对新产生的渗滤液将通过升级现有设备进行处理。
记者在渗滤液处理现场看到,污水通过储蓄泵被抽到处理车间,一排排的过滤器将污水层层滤净,入口的水颜色如墨,处理后的水则清亮透明,将用于北侧已封场6.35万平方米绿植的灌溉,解决填埋场守着黄河却无水可用的困境。据悉,封场区今后将继续扩大绿化面积,最终将这里打造成生态公园。
餐厨垃圾处理厂将成为环保教育基地
早在2005年,银川市就实施了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全市餐厨垃圾进行统一收运处理,是国内集中处理餐厨垃圾起步较早的省会首府城市。但由于设计缺陷,处理工艺长期得不到更新,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排放不达标,异味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同样也是这次环保督察通报的问题之一。
针对通报问题,银川市市政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成立工作专班,边查边改,压实企业整改的主体责任。为了加快整改进度,提高整改质量,市政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寻求与国内有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进行合作治理。今年5月,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引进北清环能集团接手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处理工艺,积极落实通报问题的整改销号。
银川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告诉记者,此次改造将从餐厨垃圾预处理系统、生物除臭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沼气净化及利用系统、消防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计量及无人值守系统、厂区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宣传展示厅等八个方面进行整改,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和时间进度表,以彻底解决超负荷运行和环保不达标的问题。
整改计划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计划在今年9月前完成所有技术工艺部分的工程建设,全面达到各项环保要求;第二阶段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整个厂区的建筑更新、绿化环境改造以及公众环保教育基地的建设。王洋表示,改造后的保绿特将一举改变脏、臭的旧有形象,建成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项目,生态环境宣传展示厅将成为银川市一处重要的研学基地,让银川市民通过了解餐厨垃圾的处理全过程提高节约意识,从源头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记者 李鲲鹏)
编辑:陈计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