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纠纷往往涉及复杂的专业知识,技术问题与法律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大量案件都需要通过鉴定程序来确定工程造价。为进一步推动广大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深入学习工程造价知识,更好处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7月5日,由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共同主办,湖北省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委会、武汉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委会、武汉市律师协会公职公司律师专委会、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造价+法律专委会、湖北省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建筑与房地产专委会、武汉市法学会仲裁法学研究会建筑与房地产专委会共同承办,北京市兰台(武汉)律师事务所协办的武仲第十期法律沙龙“法律人学造价”在武汉仲裁委员会成功举办,法官、仲裁员、高校教师、律师、企业法务、造价工程师、企业高管等170人现场参会,1.2万人线上观看直播。
武汉仲裁委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苏勤,武汉仲裁委办副主任李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贺航洲,武汉市房管局原副巡视员彭建忠,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四级高级法官刘隽,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李海燕,武汉东湖高新区人民法院东湖法庭庭长李志涛,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胡阳等出席本次沙龙。
沙龙由武汉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委会主任、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造价+法律专委会主任张志文主持。
武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轮值会长黄琼致辞时表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承载着当事人的巨大利益,也考验着法律人的专业智慧。当前,工程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益复杂,工程造价的确定早已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法律规则、行业规范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专业领域。她希望通过本次沙龙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法律与造价行业的双向奔赴。
武汉仲裁委办副主任李芊致辞时提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而工程造价则是经济活动的度量衡,二者的交织早已超越了学科边界。一份看似普通的建设工程合同,背后既涉及法律条款对权利义务的界定,也包含工程造价对成本与利润的精确核算;一场工程索赔纠纷,既要依靠法律逻辑理清责任归属,也要凭借造价专业知识量化损失金额。法律人掌握了造价知识,就如同为专业能力插上了翅膀,能够在复杂的案件中精准把握事实脉络。
湖北省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委会主任吴林升作总结讲话时提出,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在建设工程领域,这份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对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只有将法律逻辑与工程造价的专业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在纠纷处理中真正拨开迷雾,还原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合理的判断与裁决。此次沙龙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维的革新,促使我们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更全面、更专业的视角去审视建设工程纠纷,去探寻更优的解决方案。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