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仲裁论坛在辽宁沈阳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仲裁机构、司法机关、高校学者、法律实务界及企业代表逾200人,旨在共同探讨东北亚区域仲裁中心的建设与协同发展新路径。
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仲裁协会、辽宁省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论坛围绕“区域协同推进仲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设置了区域仲裁中心建设、仲裁协同机制构建、仲裁机构高质量发展、仲裁司法审查、建设工程争议解决五大主题。
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理事长杜新丽、副院长刘军发表主旨演讲。
杜新丽分享了题目为《推进仲裁中心建设,打造仲裁优选地》的演讲。她深刻阐述了打造东北亚地区仲裁“优选地”的战略意义,强调打造东北亚地区仲裁优选地的重要性,认为此举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和增强国际影响力。她分析了东北亚区域仲裁中心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包括地缘政治复杂性、特殊领域仲裁规则制定等,呼吁通过制度创新和区域协作推动东北亚成为国际仲裁枢纽地。
刘军以《把握七个辩证关系,从小切口推进仲裁协同机制建设》为题,围绕“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仲裁机构的规范引导”“仲裁的国际化趋势与本土化实践的融合”“仲裁程序的效率价值与公平正义的坚守”“仲裁的独立性与司法的支持监督”“仲裁服务的专业化深耕与多元化拓展”“仲裁制度建设与全社会仲裁文化培育”“仲裁机构的竞争发展与区域协同的共赢”关系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七个辩证关系展开,强调其是区域仲裁行稳致远的理论基石。他结合大连国际仲裁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从体制机制改革、专业化建设、平台搭建和多元化解纷等方面入手,推动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他认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勇于改革创新,找准突破点,是仲裁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