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李登华:武汉仲裁委创新机制助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纪念仲裁法颁布30周年论坛嘉宾发言摘编

2024-09-11 16:11: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8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3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九江仲裁委员会承办的“与改革同行: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论坛”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九江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全国50余家仲裁机构和相关协会代表共计150余人与会。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除了分享各仲裁机构的成绩和经验外,还积极为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以下内容是武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登华的精彩发言节选,以飨读者。

武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登华

我认为,仲裁法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接轨最完整的第一部法律,它在仲裁理念和规则制度层面上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我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仲裁法律制度,是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仲裁法颁布30年来,我国仲裁事业取得了飞跃发展,今天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仲裁大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就包括建设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仲裁制度。仲裁堪称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朝阳事业”。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尚不充分也不平衡,仲裁大而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仲裁机构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中小型仲裁机构之间存在较大发展落差。

立足当下,1994年颁布的仲裁法已经难以满足实践需求,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修改迫在眉睫。今年七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四次提及“仲裁”,特别强调要“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一直以来,武汉仲裁委员会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仲裁机构的成功经验,在机构建设、案件管理、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为中国仲裁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国仲裁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应与大局发展要求对标,面对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和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我们应继续推进仲裁工作的创新,不断提升我国仲裁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切实履行仲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保障职能职责,推动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更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