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3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九江仲裁委员会承办的“与改革同行: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论坛”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九江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全国50余家仲裁机构和相关协会代表共计150余人与会。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除了分享各仲裁机构的成绩和经验外,还积极为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以下内容是海南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陈华君的精彩发言节选,以飨读者。
海南国际仲裁院副院长陈华君
2018年,为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发展,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海南仲裁委员会进行改制,并在这个基础上加挂海南国际仲裁院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20年,海南国际仲裁院启动了仲裁改制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建立理事会主导的法人治理结构,省政府聘任了11位理事会成员作为决策机构。这11位理事会成员1/3来自境外,1/3来自省外,1/3是海南省内的代表性人物,充分体现了机构的国际化、专业性、权威性。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和制度创新,海南国际仲裁院实现了决策机构、治理机制、仲裁规则、仲裁员队伍以及调解机制和执行机构的6个国际化。
2022年,海南被中央确定为四个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之一,海南国际仲裁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去年获得仲裁公信力和涉外服务双十佳的荣誉称号。
对于仲裁的改革发展,我认为,尽管仲裁机构的角色和定位各不相同、职责使命各不相同,比如有的突出民生问题,有的突出商事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国家战略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仲裁工作,都是为了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此外,仲裁的发展要有法律的引领,新修订的仲裁法很快就要出台,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仲裁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成果。同时,仲裁的发展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机构自身的努力,上述三点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仲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