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3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九江仲裁委员会承办的“与改革同行: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论坛”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九江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全国50余家仲裁机构和相关协会代表共计150余人与会。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除了分享各仲裁机构的成绩和经验外,还积极为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以下内容是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马屹的精彩发言节选,以飨读者。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马屹
2013年,上国仲全年受理案件397件,争议金额38.66亿元。2023年,受理案件4869件,争议金额708.7亿元。10年案件数量增长了10多倍,争议金额增长超过15倍,各方面的发展都走上了正轨。
当下,仲裁行业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形势。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和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有着非常深的内在联系,是一个综合指标,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仲裁中心基本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地仲裁机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仲裁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建设本质是一致的。
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首先,从仲裁的发展规律来看,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经历商事主体对它的认知和体验,才能积累信任,最终作出选择。
第二,对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建设,需要兼顾中国自身的国情,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
第三,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建设有赖于政府的行政支持和司法的法治保障。政府的支持和司法的保障,是中国商事仲裁事业能够健康快速国际化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
期待在建设一流仲裁机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决定性的作用,更多地调动仲裁人的积极性,把仲裁事业推向前进。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