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30周年纪念日。当天,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主办、九江仲裁委员会承办的“与改革同行: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论坛”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九江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全国50余家仲裁机构和相关协会代表共计150余人与会。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除了分享各仲裁机构的成绩和经验外,还积极为我国仲裁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以下内容是九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成庚的精彩发言节选,以飨读者。
九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鲍成庚
仲裁是诉讼外解决民商事争议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是世界通行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方式。1994年8月31日,仲裁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三十载风雨兼程,仲裁法以其独特的法律智慧与人文关怀,为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商事仲裁制度的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仲裁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十年间,我国仲裁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23年底,全国270余家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案件累计超500余万件,总标的额达8万亿元,十年间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仲裁标的额增长8倍,案件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了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仲裁也已成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办、国办就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专门下发文件,今年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这必将进一步发挥仲裁服务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的作用,不断提升我国仲裁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九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们同样见证了仲裁事业的蓬勃发展。十年奋进路,一部创业史,九江仲裁委成立十年来,秉持“为政府分忧、为法院减负、为企业解难、为百姓维权”的“四为工作法”,建立了公共法律一站式服务平台,9起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案例库,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仲裁届大奖,为优化九江法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与改革同行:纪念仲裁法颁布三十周年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助力优化仲裁法律体系,提高仲裁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仲裁在“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也必将有力推动九江仲裁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将以此次论坛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仲裁案件质量和法律服务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
一是弘扬仲裁理念,加强制度推行。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高度,将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作为法治宣传、普法教育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仲裁制度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扩大仲裁影响力。
二是坚持为民思想,提升服务水平。以仲裁社会效益为导向,完善仲裁与诉讼、调解的工作衔接机制,发挥好多元化解矛盾机制的作用,多方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案件质量,提升社会公信力,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贡献仲裁力量。
三是推进区域协作,携手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建大格局、共享大平台、共育人才大队伍、共推服务大融合,加强仲裁协作互动,探索建立区域协作仲裁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专业、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务,推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协作新典范。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