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仲裁司法审查典型案例观察浅析(四)

2024-06-11 16:33:25 来源:法治网 -标准+

2024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十个仲裁司法审查典型案例。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团队仔细阅读了十大典型案例,并结合《中国仲裁司法审查案例精析》中的内容,对十大典型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十个案例的观察意见分为五篇,以下为第四篇内容。

案例7

根据仲裁规则准确界定仲裁员披露义务 确保仲裁程序公正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与天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

【基本案情】

2017年3月,天贝公司因与中交一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向某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中交一公司提出仲裁反请求。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案情复杂,争议额大,遂就双方争议问题于2018年4月向该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了咨询。2018年7月,仲裁庭作出裁决。中交一公司以仲裁庭的组成违反程序等为由向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上述仲裁裁决。

【裁判结果】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天贝公司在仲裁案件中的代理人杨某与仲裁员陈某曾在同一律师事务所工作。杨某担任某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期间,陈某及仲裁案件首席仲裁员均系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成员。但某仲裁委员会官网页面上对杨某的仲裁员概况介绍中,并未显示其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仲裁过程中亦未对其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情况进行过相应披露。根据该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与本案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仲裁员应当自行向仲裁委员会披露并请求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案涉仲裁案件的仲裁过程中,陈某等人未按照仲裁规则披露其与天贝公司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回避权利的行使,属于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情形。虽然某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称2018年4月召开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由该委摇号确定,但因其拒绝向人民法院提供此次会议的会议记录,且目前在仲裁案件卷宗材料中并无有关摇号的相关记录,故不能排除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的杨某对此次讨论施加不当影响的合理怀疑。据此,该院裁定撤销某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上述裁决。

【典型意义】

仲裁员公正、独立行使仲裁权是商事纠纷通过仲裁程序得到有效解决的保障。本案仲裁员未按照仲裁规则充分履行披露义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回避权利的行使,属于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情形,故人民法院以“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为由撤销仲裁裁决。该案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通过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有效监督仲裁,促使仲裁机构重视对仲裁员披露事项的规定,确保仲裁程序公正。

【案号】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浙03民特63号

【环中观察】

1、仲裁员履行披露义务的重要性

仲裁员的职业素养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仲裁机构的优劣。我国仲裁法(2017修正)要求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第十三条),规定了仲裁员回避制度(第三十四条)和除名制度(第三十八条),并规定仲裁员在仲裁案件中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所作裁决应当予以撤销(第五十八条)。

仲裁员的回避制度是保证仲裁庭独立、公正的当然要求。仲裁法(2017修正)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仲裁员回避事由有:“(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不过,有的回避事由可能只有仲裁员自己知晓。因此,为保障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仲裁员履行披露义务就非常重要。

各仲裁机构通常都会对此进行规定。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的《仲裁规则》(2024版)第三十一条规定了仲裁员的披露义务。贸仲《仲裁员行为考察规定》(2023修订)第七条详细规定了需要披露的“可能引起当事人对仲裁员的独立性、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事项,并明确规定“仲裁员在仲裁程序中负有持续披露义务”。根据该规定第十条,如果仲裁员存在应披露情形而未予披露的,贸仲可能会采取“提醒、警示、约谈、扣减仲裁员报酬、暂停仲裁员办案资格等监督管理措施”。北京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2022版)第二十二条和《仲裁员守则》(2006)第五条也明确规定了仲裁员的披露义务。

本案中,仲裁员陈某与代理人杨某曾在同一律师事务所工作。并且,仲裁庭曾就案件争议事项向该仲裁委员会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咨询,而代理人杨某曾担任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主任,且在其担任主任期间,本案仲裁员陈某及仲裁案件首席仲裁员均系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成员。而仲裁过程中,相关仲裁员未对该情况予以披露。法院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回避权利的行使,属于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情形。

2、仲裁员的利益冲突问题

仲裁员的回避和披露制度,本质上涉及的是仲裁员与案件的利益冲突问题。国际上广受认可的《国际律师协会利益冲突指南》(以下简称“《IBA利益冲突指南》”)则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值得参考借鉴。

根据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IBA利益冲突指南》将利益冲突分为“不可弃权的红色清单”“可弃权的红色清单”“橙色清单”“绿色清单”。如有“不可弃权的红色清单”内的情形,当事人无权允许该名人士担任仲裁员;如有“可弃权的红色清单”内的情形,在所有各方明确知晓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所有当事人明确同意该人士担任仲裁员,该人士可以担任仲裁员;如有“橙色清单”中的情形,仲裁员披露后,各方未提出异议的,推定各方当事人已经接受了该名仲裁员;如有“绿色清单”中的情形,仲裁员没有义务披露。

本典型案例涉及到仲裁员与一方代理人是(或曾是)同一家律师事务所同事的情况。在本案中,仲裁员并未披露此情形,属于与案件存在利益冲突。

本典型案例所涉及的另一个问题,即,一方代理人曾担任该仲裁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而在其担任主任期间,本案的两名仲裁员也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是我国仲裁机构经常会采用的一个制度,《IBA利益冲突指南》(2024)中未涉及此问题。不过,不同于律师事务所,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不是一个工作单位,而通常是一个由实务和学术界人士兼职组成的临时性委员会。同样由专业人士兼职组成的还有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根据《IBA利益冲突指南》(2024)第4.3.1条之规定,同属一个专业协会并不构成利益冲突。但是,在中国的仲裁实务中,仲裁机构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可以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提出建议和提醒意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仲裁庭的判断。本案中,某仲裁委员会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为案件处理提供了意见,考虑到代理人与仲裁员均为咨询委员会成员,代理人还担任该委员会主任,且仲裁委员会拒不提供本案相关的咨询委员会成员产生方式的证据,法院对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怀疑,并进而撤销仲裁裁决,是合理的。

案例8

明确案外人不具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资格 维护仲裁裁决终局效力

——重庆医药集团颐合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

【基本案情】

2021年12月,某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大足第二医院向中恒公司支付停工损失等。该仲裁案件中,申请人为中恒公司,被申请人为大足第二医院。2022年3月,颐合公司作为案外人,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上述仲裁裁决,理由如下:一是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二是中恒公司与大足第二医院恶意串通,导致仲裁裁决错误,侵害颐合公司的合法权益。

【裁判结果】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是申请撤销国内仲裁裁决案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本案申请人主体是否适格进行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只有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才能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这里的“当事人”是指仲裁案件的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本案申请人颐合公司并非案涉仲裁案件的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其作为案外人不具备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资格,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予驳回。颐合公司如认为案涉仲裁裁决存在错误,损害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案涉仲裁裁决。据此,该院裁定驳回了颐合公司的申请。

【典型意义】

对仲裁案件的案外人如何给予救济是当前理论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机制,建立在当事人仲裁合意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由约定的仲裁机构行使管辖权,就当事人约定提交仲裁的商事纠纷作出仲裁裁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本案严格按照仲裁法的上述规定,明确案外人不具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资格,同时提示案外人在裁决执行程序中的救济渠道。

【案号】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22)渝01民特104号

【环中观察】

关于案外人能否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书和仲裁调解书,此前在司法实务中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问题。

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没有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 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从上述规定看,只有当事人才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人民法院可以在仲裁裁决违背公共利益时,裁定撤销仲裁裁决。

为保障案外人的权益,部分地区的法院认为,案外人有权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书和仲裁调解书。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涉及国内民商事仲裁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陕高法[2010]374号)中,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案外人对仲裁裁决书、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仲裁裁决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向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5号)(以下简称“《仲裁裁决执行规定》”)中赋予了案外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书或仲裁调解书的权利。《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九条规定:“案外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的,应当提交申请书以及证明其请求成立的证据材料,并符合下列条件:(一)有证据证明仲裁案件当事人恶意申请仲裁或者虚假仲裁,损害其合法权益;(二)案外人主张的合法权益所涉及的执行标的尚未执行终结;(三)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人民法院对该标的采取执行措施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第十八条规定:“案外人根据本规定第九条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一)案外人系权利或者利益的主体;(二)案外人主张的权利 或者利益合法、真实;(三)仲裁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虚构法律关系,捏造案件事实的情形;(四)仲裁裁决主文或者仲裁调解书处理当事 人民事权利义务的结果部分或者全部错误,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

在《仲裁裁决执行规定》出台后,陕西高院在这一问题上的审判思路有所变化。在(2018)陕民终628号案中,陕西高院认为:“仲裁法仅对仲裁案件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申请撤销的情形作出了规定,并未对案外人撤销仲裁调解书作出规定,故其申请撤销仲裁调解书无法律依据。案外人如果认为仲裁调解书错误,损害了其民事权益的,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调解书。”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但仅将撤销对象限定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并未将仲裁裁决纳入可由第三人申请撤销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制定并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申请权赋予案外人,但并未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将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权赋予案外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最高人民法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该书中第298问是“仲裁机构、案外人能否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对该问题的回答是,根据仲裁法(2017修正)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无法律依据,况且其作为仲裁裁决的主体,不能再作为撤销其裁决的申请人。案外人,是专指除当事人以外,其法律上的权益因执行行为而可能受到侵害的人,即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由于仲裁法第五十八条仅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权利赋予当事人而未授予案外人,故依据现行法律其也不能成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5号)明确了案外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的权利。”

通过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8,最高人民法院再次确认了《民事审判实务问答》中所描述的审判思路,有利于为法院和当事人提供更清晰的指引,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文章为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团队对十个仲裁司法审查典型案例的观察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