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场涉港劳动争议示范庭审在广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的涉港澳劳动争议南沙派出庭(南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敲响了“第一槌”。由60多名港资澳资企业代表、在南沙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组成的“观摩团”受邀“零距离”观摩仲裁庭审。
据悉,这次公开审理的案件是一起内地劳动者与港资企业之间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未休年休假工资的纠纷,在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庭后合议等环节中,合议庭成员深入讨论内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并分析对比内地与香港在解决同类争议方面的异同之处,提出两地相互借鉴、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本次合议庭成员特邀香港仲裁员参与审理,作为全国首批港澳籍劳动仲裁员,麦家荣每次开庭前都会认真查看卷宗资料和对应的法律法规,他说:“聘任为仲裁员后,参加了多次案件审理,对内地的司法程序和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认识。”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沙参与仲裁庭审,示范庭让企业代表、劳动者观摩仲裁庭审,监督真实案件审理过程,增强劳动仲裁社会公信力。”香港籍仲裁员江仲有说。
首席仲裁员向旁听人员详细讲解了本案涉及的法律规范、争议焦点、仲裁庭应当查明的事项,庭审各个环节、各项调查的目的,让旁听人员充分了解案件审理思路,了解适用法律解决实际争议的具体方法。
“这是一场生动而宝贵的普法宣传公开课。对我们来到南沙创业的香港青年来说非常重要。提醒我们既要重视经营,也要完善用工管理,充分展现了内地公平公正的裁审理念”一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说。
庭审结束后,现场开展了劳动权利体系及用工风险预防专题讲座,逐一介绍从招聘录用到劳动关系解除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劳动权利,阐明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应履行的各项法律义务,分享了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权利及预防争议所可采取的措施,帮助港资、澳资企业降低及避免在内地用工的法律风险。
据了解,本次阳光仲裁示范庭审活动,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探索粤港澳三地劳动争议处理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关系协同治理的新举措。
今年,广州市和南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均设立“涉港澳劳动争议仲裁庭”,常态化处理涉港澳劳动争议案件,方便港澳就业创业人员就近就地解决劳动争议。南沙目前已累计形成劳动仲裁领域1项国家级试点、8项省级复制经验(创新案例)。“率先打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港澳全流程参调参审模式”获评为广东自贸试验区2022年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RCx机制”获评广东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制度创新案例。(通讯员:邓倩莹)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