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西北地区多元化争议解决专家队伍建设,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7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简称“贸仲丝路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贸仲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座谈会。贸仲丝路中心秘书长助理蒋红梅女士主持。
座谈会上,贸仲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处处长杨帆从仲裁规则先进性、专家队伍建设、专业规范的案件管理、国内外网络布局、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贸仲探索最佳实践、引领中国仲裁发展的工作成果。她重点介绍了贸仲的调解和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服务和机制建设工作。随着《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生效,调解在国际争议解决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贸仲秉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念,于2018年设立调解中心,公布《调解规则》,其后建立调解员队伍,今年6月1日完成换届工作。除提供单独的商事调解服务外,还建立了调仲、调诉、诉调仲对接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元化争议解决服务。针对建设工程纠纷工程周期长、所涉金额大、项目参与方众多、法律关系复杂、争议解决的专业性强的特点,贸仲引入了有利于早期预防、及时化解纠纷的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机制,出台了《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建立了评审专家队伍,发挥贸仲的专家资源优势和国内外网络布局优势,为国内外当事人提供专业高效的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服务。
蒋红梅向与会专家介绍贸仲丝路中心办案情况及多元化争议解决工作成果。她表示,为顺应争议解决的发展潮流,满足市场需求,贸仲丝路中心一直致力于建设、推广多元化争议解决平台。今年5月,基于与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采用“融解决”方式联合调处涉外案件的成功经验,借助与西安中院合作建立的“诉讼-仲裁-调解”争议解决机制,贸仲丝路中心受邀参与案件调解,给涉案企业提供更高效、便利、低成本的解纷方案,最终促使当事双方和解。她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调解和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服务的作用,继续完善多元化争议解决平台,助力西安成为争议解决优选地。
与会专家围绕建设工程争议特点、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宣传推广、西北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并对如何开展调解及建设工程争议评审服务进行深入探讨。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