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2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二届贸仲全球仲裁员大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联合国贸法会”)以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ACLA)共同主办。
以下内容为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调解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单文华先生发言内容节选。
大家好,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非常荣幸能够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云端相会,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和技术变革的新时代争议解决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目前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很多行业的大势所趋,受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的影响,争议解决面临的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效打破了失控的阻隔,提升了争议解决的效力,降低了争议解决的成本,使得法律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明显增强,但是技术为争端解决赋能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也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研讨。对这个问题我有三个一般性的观察:
第一,技术赋能的仲裁正成为国际仲裁的新常态。
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包括贸仲在内的全球主要仲裁机构纷纷采用了线上立案、线上庭审、电子送达、电子证据交换等方式,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协助仲裁程序的推进,提升争端解决的质量和效力。2021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也反映了这种趋势,报告显示在仲裁机构的选择上,仲裁机构技术的运用成为当事人关注的重要因素,其中超过60%的受访者表明已经频繁使用各种视频会议设施,89%的人认为他们将会更多的使用视频会议的方式。
第二,新形势下维护仲裁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成为核心关切。
联合国贸法会第二次工作组第75次会议上,各国代表热烈讨论数字经济争议解决的变化,与会者形成的共识是对数字的使用总体上有助于提升程序效率,但是需要强调维护正当程序和公平性的重要性,保持争议解决程序的灵活性,以最大限度的扩大使用技术的益处,同时降低使用技术的负面影响。这些讨论与研究充分体现了仲裁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令人十分期待。
第%1,网络争议解决平台是争议解决线上化解的最新发展,也是争议解决和网络技术深度融合的最显著的成果。
根据联合国贸法会的报告,这种平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具备处理用户之间争议的网络平台内制的争议解决平台,另一种是专门提供争议解决服务的平台,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倡议建立的网上解决机制,贸仲作为中国司法部首批推荐的在线纠纷解决平台(ODR)服务机构已经获得APEC的正式认可,列入了APEC官网里仅有的三家ODR机构之一。目前贸仲的APECODR平台已经正式启用,实际上这些ODR的平台兴起已经成为近年国际争端解决领域的新现象。
接下来我作为一名贸仲的仲裁员,想结合自身的观察和实践分享关于线上庭审的三点体会。
第一,线上庭审极大便利了仲裁程序的进行。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式下,线上方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和便利了线下无法参加庭审的当事人和仲裁员。贸仲的智慧庭审平台信息化程度高,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仲裁程序参加人通过实名注册和人脸识别即可进入线上开庭室,当事人可以在庭前开庭中随时上传需要交换的证据和其他文件,可实时查阅相关文件内容,开庭以后仲裁员和当事人可即时获得庭审的笔录并获得电子签名。尽管这个庭审不是面对面进行的,但是仲裁庭审的严肃性和保密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促进了效率的提升。
第二,程序正义有赖于仲裁机构和各方的共同努力。
程序正义一直是仲裁参与各方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这需要仲裁庭协同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在贸仲的实践中,对于开庭方式的选择会事先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并提前请各方测试体验技术的效果,有效保证了双方听证权利等程序权利的充分实现。
第三,仲裁机构间合作的意义会日渐彰显。
贸仲国内外的合作网络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且保障程序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体现了贸仲提前布局全球网络的远见卓识,也为其他仲裁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19年,贸仲就发起并且联合国内外40余家仲裁机构达成了“一带一路”仲裁机构的北京联合宣言,2021年正式建立了联合宣言的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仲裁机构之间的有效对话,凝聚共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有效实现了相互赋能,这在当前大背景下成为某种必然的选项。
技术进步,世纪疫情,百年变局,诸多因素的叠加,让我们主动或被动的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在新形势和新技术的影响下,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给仲裁带来的红利,同时避免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全体仲裁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我相信秉承仲裁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程序灵活、专家裁判的核心优势,坚守仲裁公正高效的核心价值,加强仲裁机构之间的精诚合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技术如何日新月异,仲裁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