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王强
记者12月6日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召开的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以来,该院通过畅通“绿色通道”、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力度、紧抓执行规范、运用信用修复等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题,促进执行质效提升。
开辟“绿色通道”,开展集中执行,以更多“真金白银”保障民生福祉。该院始终将涉民生案件作为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执行力度不断“加码”。针对涉民生案件,畅通“绿色通道”,实行及时立案、优先执行、及时发放执行款,通过繁简分流、难案精办、简案快办等方式,利用线上网络查控系统,线下网格查人找物,集中力量高效执行。对于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申请人又特别困难的劳动争议等案件,通过司法救助帮扶困难群众,传递司法温暖。制定了《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执行局集中执行及专项执行工作细则》,针对涉民生案件,多次开展夜间行动、凌晨突击、周末执行等错时执行行动,持续加大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打破执行难“坚冰” 。
加大惩戒力度,强化执行威慑,以打击拒执犯罪捍卫司法权威。不断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力度,依法适用拘传、搜查、拘留、司法拍卖等强制措施。已通过执行110机制处理120余起警情,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26人,限制高消费7093人次,限制出境11人次。与公安、检察院等职能部门共同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依托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畅通拒执刑事案件移送渠道,确保拒执罪公诉打击推进有力。
紧抓执行规范,完善监督管理,确保执行工作“立得住”“站得稳”。严格规范执行流程,在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时,严格按照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执行。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时,通过承办法官、合议庭、院长三级审核,严格把握纳失措施适用范围,切实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执行程序监管。通过“审判执行流程节点监管平台”系统,推进执行案件按照时间节点流程推进,定期开展终本案件评查,加强对终本案件的管理。完善信访办理机制,及时处理当事人诉求。不断强化研讨机制,建立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机制,对疑难复杂案件及时研讨,总结执行经验。
运用信用修复,打造“执破一体”,以务实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综合运用信用修复、教育督促、失信约束等措施,全面降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企业数量和占比,推动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信用总体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以来,移送符合条件的68家被执行企业进行“执转破”审查,较去年同期数增长100%,涉及执行标的额3.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