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贾晨斌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一起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纠纷案,依法指定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
2019年8月12日,何某与浙江义乌某银行签订信用借款合同一份,约定由某银行向何某发放贷款20万元,用于房屋装修。2019年10月4日,何某突发疾病死亡,某银行剩余部分借款本息未归还。何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父亲何某甲、母亲叶某某、儿子何某乙以及第二顺位继承人哥哥何某丙均书面声明放弃继承何某遗产。2022年11月8日,为维护合法权益,某银行向义乌法院申请指定义乌市民政局担任遗产管理人。
法院审理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民法典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
本案中,申请人某银行与何某生前签订的《信用借款合同》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何某未按约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某银行就该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事项享有债权,属于对遗产管理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具备向法院申请指定何某遗产管理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此外,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本案中,在何某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情况下,法院依法判决指定何某住所地的义乌市民政局作为何某的遗产管理人,有利于稳妥解决何某生前所负债务,维护何某继承人及权利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