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李少昂
浙江省十里丰监狱九监区是一个集中关押患艾滋病罪犯的监区,九监区的民警用无私奉献诠释着使命和担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
为责任 无怨无悔
2004年,浙江省首批患艾滋病罪犯投入到十里丰监狱集中改造,第一批12名监狱民警主动请战来到九监区。在艾滋病监区,九监区监区长李永剑对经历过的暴露危险记忆深刻。
一名连续发低烧的患艾滋病罪犯突然出现幻听、幻觉,非常狂躁,李永剑一边用力抱住他,一边耐心安抚,等对方安静下来后,他才发现防护手套外层早已被抓破。在监管改造一线,监狱民警除了要保护好自身,更要保护这些特殊的患病罪犯。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民警们冲锋在监管改造一线,九监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突击队,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民警率先垂范、主动请缨。
为使命 殚精竭虑
近年来,九监区倡导和践行“感染到我为止”目标理念,推行“零距离”教育理念,建立起了一套“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人性管理、公正执法”为一体的患艾滋病罪犯教育改造新模式。
九监区主导创建罪犯个别教育、心理矫治于一体的“红丝带工作室”,整合专业力量,实施心理干预,推进科学矫治,聚焦解决患艾滋病罪犯心理困境和心理问题。
多年来,九监区通过整合全监区矫正资源,疏导罪犯心理情结,探索出了一条患艾滋病罪犯精准矫正之路。
为无“艾” 步履不停
创建之初,监区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板可供借鉴,九监区全体民警凭借着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一步步的摸索中创设了一整套患艾滋病罪犯管理的制度体系。
18年来,九监区民警先后编写了《患艾滋病罪犯监区工作指南》《职业暴露风险手册》等5本刊物,制订了40余项患艾滋病罪犯管理制度,创建患艾滋病罪犯系统医疗管理制度和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监区民警撰写了《艾滋病感染罪犯集中教育管理模式探析》《羁押场所艾滋病感染罪犯分散与集中管理的利弊分析》《患艾滋病罪犯管理治疗的经验与体会》等来自于实践的理论成果。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警选择加入九监区这个大家庭,一批又一批的患艾滋病罪犯管理民警秉承了九监区特有的精神,凭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天下无“艾”一往直前、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