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新闻集结号>>
疫情防控不松懈 审执工作不停歇
北京法院干警践行司法为民守护公平正义
发布时间:2022-05-30 08:08 星期一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战“疫”时不我待 坚持就是胜利

□ 本报记者 黄洁 徐伟伦

疫情防控就是命令、就是责任。近期,北京市疫情多点暴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有效阻断疫情,以快制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迅速集结党员干警,下沉基层社区,参与疫情防控。

与此同时,北京市法院系统积极行动,各类先进典型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全市上千名法院干警在此轮疫情中迅速集结支援抗疫,先后参加各类疫情防控工作1万余人次,群众身边的司法身影随处可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法院统筹各项本职工作,12368诉讼服务热线架起疫情下群众与法官沟通桥梁,开展“云庭审”“云执行”等便利化审执服务,确保群众权益保障更高效更暖心。

干警下沉社区

5月8日,北京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寒雨。一早5点多,北京高院立案庭党支部干警程新桐就已来到东城区国瑞城西区社区,换上防护服后,立马投入协助核酸检测的紧张工作中。

程新桐一边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居民保持安全距离,一边提醒居民不扎堆、不聚集,全程佩戴口罩。为减少居民等待时间,程新桐和社区工作者们压缩休息时间,加快工作节奏。“今天气温变化太大,你也贴上暖宝宝吧。”社区党委书记唐薇的一句话,让程新桐倍感温暖,在她的身边,就是一面鲜红的党旗。

这,只是北京高院下沉干部中的一个缩影。此轮疫情初期,北京高院即第一时间集结了首批10名青年干警,下沉基层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据北京高院二级巡视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新宇介绍,为加强组织领导,首批下沉的同志在北京高院机关党委指导下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刑二庭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丁明兼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设立两个党小组,站在最前沿、冲在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微笑’。”北京高院司法事务中心干警刘宇笑着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她负责的是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采集时常常出现居民信息识别错误和生僻字无法识别的情况,有的居民也没有携带身份证,这时候就需要手动录入信息。事实上,这个环节十分耽误时间。她在加速录入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微笑服务,安抚好排队居民的情绪,疏解大家因排队带来的焦虑。

“大白”法官们的细心换来了群众的暖心回应,陌生人的嘘寒问暖、小朋友写下“你们辛苦了”的便笺……这些都是群众对北京法院践行“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肯定。

典型冲锋“疫”线

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一线,越能考验先进典型的担当作为。在当前紧张的抗疫工作中,北京法院先进典型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支援基层的中坚力量。

北京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高院行政庭(赔偿办)党支部专职副书记王立安就是其中一员。4月24日,王立安居住的朝阳区某小区出现疫情,随即被划为中风险区,王立安得知后迅速联系社区申请做志愿者,得知自己居住的楼栋被划为管控区无法参加服务后,他主动发挥党务工作优势,在居民微信群发声,安抚居民情绪,倡导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家人信息统计、主动参加核酸检测。王立安居住的楼栋解封后,他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五一”假期持续为居家管控人员运送物资,协助做好检查出入小区人员健康宝、核酸检测报告等工作。

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王志勇,在“五一”假期与妻子并肩抗疫,3天下沉社区支援核酸检测,剩下1天陪同13年前因交通事故痛失爱女的失独老人为女儿祭扫,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法庭庭长谢耀宗多次主动申请前往社区支援一线,测量体温、维持秩序、协助登记、身份认证……干得多了,他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慢慢融入社区工作人员之中。

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张家湾法庭庭长晋怡和顺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朱建娜,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干部、西城区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宣传工作组组长周杰,朝阳区人民法院五好党员、民二庭副庭长温晓汾,首都道德模范、丰台区人民法院方庄人民法庭副庭长李蕊……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守护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法官“云端”办案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窦店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庭长连春祥,在法庭周边疫情接连升级之时,主动申请前往法庭执守。穿着防护服的他在劳动节期间加紧对排期案卷进行扫描,并传给“远端”办公的同事,确保节后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相关纠纷能够尽快得以化解。

就这样,北京法院系统干警在做好疫情防控支援的同时统筹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审执工作不停歇。

在云端,北京法院12368热线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热线畅通,日均接听来电6800余通,确保“联系法官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让疫情下的群众找得着法官、查得到案件、解得了疑惑。

在云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庭干警王晨登录法院立案系统,一边认真注视着屏幕中当事人网上提交的立案材料,一边熟练点击按钮,这是她的工作日常,通过网上立案工作有效保证当事人诉权,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在云端,随着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法官李威娜敲响法槌,远在广东省和家住北京的双方当事人在线上出庭应诉。内外网交互、虚拟法庭等技术应用,让法官可以通过虚拟法庭系统进行云端庭审,让司法温度在线上流动。

在云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法官苏向京到岗后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把“面对面”调解改成了“线连线”,通过云法庭与当事人一对一沟通交流,在反复沟通3个小时后,最终促成某投资公司与某网络销售企业达成执行和解。

抗疫没有假期,北京法院系统法官相信,疫情必将过去,有跟他们一样的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抗疫,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赢得未来。同时,在北京法院系统不懈努力下,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创新举措也将不断深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责任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