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逐梦冬奥 相约北京>>
这一刻,中国正热情邀请世界一起向未来
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特写
发布时间:2022-02-05 09:00 星期六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 冬奥特稿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见习记者 刘欣

浪漫、唯美、温暖。2月4日,立春时分,夜幕降临,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式在北京上演。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耳熟能详的旋律中,中国式行进广场舞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亮相,仪式前表演《一起向未来》让全场氛围逐渐升温,现场不少观众和工作人员跟着唱了起来。

“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70多岁。”30余分钟的表演中,主要来自北京和河北两地、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鸟巢”尽情展现不同风采,表达中国百姓对冬奥会的期待,让世界感受到这份激情和邀约。

在鸟巢主场地表演的同时,大屏幕上播放着河北省张家口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广东省深圳市等中国10座城市的群众与“鸟巢”现场的同步互动,向世界展现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忱和激情。

场地中央,流光溢彩的冰面上,展现出“过年好”三个字,是中国人民送给各国朋友的问候。

时间定格在2022年2月4日晚8时。这一刻,中国正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这一刻,中国正热情邀请世界一起向未来!

今天正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春”,这一重要元素在舞台上有充分体现。倒计时表演以《立春》为题,由短片、现场表演、焰火三个部分构成。

“鸟巢”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短片,每个节气都会标有一个数字。“立春”正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当数字跳到10时,全场观众一起开始倒数,焰火在鸟巢上空配合打出倒计时数字,迎接冬奥盛会的到来。

与此同时,当孩子吹散“蒲公英”,白色的种子飞向空中,天空同时出现“蒲公英”的焰火,寓意春天的种子撒满大地。最后,空中打出中英文“立春”和“SPRING”,这是首次中英文焰火造型同时出现,惊艳四方。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国家功勋人员、56个民族的代表开始传递国旗,用手手相传的方式,表达人民和国旗之间的情感和联系。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少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铺满全场,凝为冰雪天地。晶莹剔透的“冰面”中央升起一方水,转瞬凝结为“冰”,在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下,展现着历届冬奥会的风采,最后画面定格在“2022中国北京”。

在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击打互动中,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缓缓升向夜空。

“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又一中国印迹。我们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

今夜,我们和世界人民共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和音。今夜,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相聚在五环旗下,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指引下,筑梦冬奥,逐梦冰雪。

运动员入场式环节,开幕式的热情再次升温,希腊代表团在旗手带领下首先入场,其他代表团紧随其后。

运动员入场式环节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中国元素。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引导员手持的雪花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寓意团结吉祥。引导员佩戴的小礼帽,均采用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入场式标兵的服装,采用了河北蔚县的民间剪纸图案,凸显中国人过年的喜庆吉祥。

北京冬奥会正值中国农历虎年,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愿新的一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是虎年最接地气的祝福。我们一起携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共创美好世界!

98年前,第一届冬奥会在法国夏蒙尼举行,仅有16个欧美国家参赛。如今,在北京,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登上冬奥赛场。本届冬奥会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给更多运动员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提供了机会。

《歌唱祖国》旋律的响起,东道主中国队开始入场,钢架雪车女将赵丹和速度滑冰名将高亭宇担任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全场观众开始沸腾,掌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中国加油”的口号响彻夜空。

从1980年中国首次出席冬奥会无一人进入前六名,到1992年冬奥会上中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到2002年冬奥会上中国获冬奥首金,到2014年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赢得3金4银2铜,中国大道速滑粉碎34年魔咒……

此次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总人数388人,其中运动员177人,教练员、领队、科医人员等运动队工作人员164人,团部工作人员47人。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将在主场力争创造中国冬奥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所有代表团入场后,所有的引导员高举雪花引导牌,通过舞蹈和与地面光影的互动,让所有的雪花聚合,共同构建成一朵“大雪花”。现场播放短片《更强更团结》,大家彼此信任,共情同心,更强更团结。

场馆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同向同行、并肩向前,走过之处,形成一个用照片组成的影像长河,正如其名,《致敬人民》。在歌声里,滑冰运动员雪上滑出长长的轨迹,轨迹上呈现出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6名旗手手执奥林匹克会旗入场,升奥林匹克会旗、唱奥林匹克会歌。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

现场播放短片《未来的冠军》,冰上的萌娃小心翼翼又非常勇敢的“冰雪初体验”视频短片亮相,不停摔跤却又不停尝试,最终“小有成就”,让不少观众乐开怀。伴随着《雪花》的音乐声,现场几百个小孩子举着点亮的“和平鸽”穿梭在“鸟巢”,他们可爱活泼、天真烂漫,身穿传统元素服装在场上无拘无束地起舞、嬉戏。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或许就是未来的冰雪健将。

随后,赵伟昌、李琰、杨扬、苏炳添、周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赵嘉文7名火炬手高擎火炬,在体育场中进行最后的火炬传递。

火炬传递仪式的最后一棒为男女两名火炬手,均是2001年出生的年轻运动员。其中,迪妮格尔·衣拉木江曾在2019年国际雪联北京越野滑雪积分大奖赛首站中获得一枚银牌,这也是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中的最好成绩;赵嘉文在2021年俄罗斯下塔吉尔国际雪联北欧两项洲际杯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项目中位居第22名,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会北欧两项参赛史上的空白。

主火炬点燃是历届奥运会备受关注的热点,本届冬奥会主火炬让人完全想不到的是,主火炬在之前的表演中早就亮相了,也就是此前那朵由全世界参赛代表团名字构建的“雪花”。此外,本届冬奥会点火方式是由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点燃方式,真的做到了100年首创,现场的氛围也随着主火炬的点燃推向高潮。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确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判断的一样,观众们看到点火方式最大的反应是“想不到”,但传达的理念又“一看就懂”,低碳环保,展现文化自信。

一朵“雪花”,飘向“鸟巢”,见证了中国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浪漫相约。考虑到节俭办赛、天气寒冷、疫情防控等因素,本届冬奥会开幕式的时间相对缩短,演员规模约3000人,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体现时代特色,浪漫、唯美,而又温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本届冬奥会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焕发出大家战胜疫情的力量,给大家以激情。

“立春”之后,万物生长,承载亿万梦想,奔赴美好明天。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正式拉开帷幕,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杨姣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