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奥一线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阳 荣悦
2月4日,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又一次进入了“北京时间”。
当天上午,在象征“华夏园囿”的颐和园内,97名火炬手身着白底、红黄两色纹样的制服,穿行在湖光水色、文物古迹之间,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与奥运精神的融合。
火炬手表达期待心情
上午9时许,火炬“飞扬”点燃。
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作为本场首棒火炬手,乒乓球世界冠军丁宁感到特别骄傲。“成为冬奥火炬手,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光荣、非常荣耀的事。”丁宁期盼着,通过传递火炬,展现中国人的精气神。丁宁在现场向记者透露,其父亲曾是一名速滑运动员,所以她会更关注冬奥会冰上运动。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迟小秋是颐和园点位的第三棒火炬手。在她看来,在颐和园进行火炬接力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曾在这里的古戏楼演出过,在这里传递火炬,不仅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举办冬奥会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祝愿世界的体育健儿们赛出高水平,祝愿中国的奥运选手多拿金牌!”
北京冬奥会如期如约举行,对于火炬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来说,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疫情防控专家,刘清泉曾在武汉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了81天。
“为祖国感到骄傲。”手举火炬,刘清泉说,两年多的抗疫实践,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在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北京冬奥会必将增强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他相信,这必将是一次安全的盛会。
群众为北京冬奥加油
在火炬传递现场,海淀区热爱体育健身的群众表演的太极拳和空竹同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们用传统文化迎接“飞扬”火炬和火炬手们来到这里。
在知春亭内,邱慧芳表演的太极行云流水、开合有序。她说,火炬的传递过程特别鼓舞人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当下,这抹火光尤其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在文昌阁内,王和春、陈岐园两位空竹爱好者展示了在我国流传一千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王和春对记者说,作为双奥之城的市民,他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特别期待观看家门口的这届冬奥会比赛,欣赏运动员们精彩的表现。
帮助维持现场秩序的志愿者王剑,看着火炬手从自己身旁经过时特别激动:“这次能亲眼看见奥运火炬传递,我特别开心。奥运火炬代表光明、和平和友谊,希望以后也能当火炬手,把火炬的精神传递下去,一起向未来!”
“2022冬奥会,我为你加油,2022北京,我为你喝彩。”青龙桥街道居民许强挥舞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说,火炬从一个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中,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温暖的传承。
作为一名普通的北京市民,张倩又一次看到奥运火炬在华夏大地上传递,这让她回想起难忘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会精彩纷呈,给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共同相聚在五环旗下
从2月2日到4日,火炬传递经过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汇集到了国家体育场,并在这里点燃。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火炬所经之处,无论是火炬手还是普通市民,那种自豪、期盼之情令人难忘。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今年77岁的火炬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的一席话让记者感触深刻。他说:“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全世界再次聚焦中国。我不由得想到1984年,我在国外得知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国家的繁荣富强令我感慨万分,无比振奋。我要跑出精神、跑出我们航天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来。”
“世界都处在疫情阴霾下,幸好我们还有冬奥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要感谢中国,感谢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能举办冬奥会。”美国传奇滑雪名将肖恩·怀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参赛运动员的心声。
不仅如此,中国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几年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这个目标的达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雄心壮志,将给全世界留下丰厚遗产。”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将不可同日而语。”
此刻,全世界优秀冰雪运动员聚集在双奥之城北京。他们怀揣着人生的梦想,相聚在五环旗下,将在竞技场上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互相激励、成就彼此,共同为梦想和荣誉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