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
深圳市女法官协会首次活动“走进民法典”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0-07-15 20:56 星期三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通讯员 张建国

7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女法官协会首次活动暨“龙法大讲堂”活动在龙岗区圆满举办。活动由深圳市妇联、深圳市女法官协会联合主办,龙岗区人民法院承办。广东省女法官协会会长、省高院副院长谭玲到会宣讲《民法典》。广东省女法官协会、深圳市妇联、市女法官协会、深圳各区妇联、深圳两级法院相关领导及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深圳市女法官协会会长、深圳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赖秋姗致辞时表示,民法典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条文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无论从个人生活角度,还是从更好履职尽责角度,都要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作为一名法官,更要深入研究民法典是如何保护广大妇女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以便日后利用女法官自身优势,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宏致辞时说,希望大家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注重方式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在学用结合上见真章,切实把民法典贯穿到妇女权益工作全过程。要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普法,引导广大妇女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履行自身职责、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本领,还要加强合作,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合力解决纠纷,多方面推进民法典的实施工作。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上午是《民法典》宣讲活动,由龙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洪主持。谭玲作了“认真学习《民法典》,准确适用《民法典》”专题讲座。谭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首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基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后,谭玲从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共签共债”、离婚30天冷静期制度、规定遗产管理人制度、彰显未成年利益最大化理念、完善继承中的“宽恕制度”、确立“自甘风险”原则、完善高空抛物责任等23个侧面着眼,详细解读了《民法典》的亮点及其与现行法律的区别。谭玲表示,《民法典》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回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下午开展“龙法大讲堂”活动,由深圳市女法官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中院公共关系处处长龚萍主持。与会嘉宾紧紧围绕“《民法典》对婚姻家事审判工作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研讨中,深圳中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杰晖、审判长彭雪梅、法官陈云峰和谢佳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深圳家事审判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各自多年积累的丰富审判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民法典的理解领会和适用建议。此外,对于夫妻离婚时的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务认定,以及家庭义务、夫妻忠诚、遗产继承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嘉宾们紧密结合审判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探讨和交流,令与会者如享盛宴。

据悉,深圳两级法院从2012年起开展家事审判方式与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从家事案件包含人身与财产关系的双重属性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家事审判规律的工作机制,设立专业化的家事审判组织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深圳两级法院均设立有专门的家事审判团队,其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日益完善,审判视角与思维也更加多元、更加全面,改革以来共审理家事案件2000多宗。

责任编辑:乔小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