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晋峰 摄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我为基层干部群众宣讲两会精神15场,民法典这部‘大法’是必讲的重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接受采访时说。
马善祥告诉记者,今后三到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民法典的普及都会常讲常新、常学常新。因为民法典涉及群众的生活、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安全、群众的幸福,而任何一条具体的规定和一个具体的事实结合起来,都有可能让群众一目了然,有所收获。
在宣讲中,马善祥注重从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身边事说起,群众有了切身感受,增强法治意识就不是空话。比如,马善祥在讲到“禁止从室内向室外抛掷物品”,就围绕如何让人记住法律,从四个层面引导干部群众学习民法典。
“首先,记住生活就记住了法律。”马善祥说,宣讲法律要从人们熟悉的生活开始,人们记住了这些生活就记住了相应的法律。
“像‘高空抛物’的不良习气,妇孺皆之,人皆责之。回顾这些现象及其危害,宣讲民法典的规定,就满足了广大群众希望禁止这种现象的共同需求,开始形成法律禁止不可为的基本概念,内心的体会是改变行为的开始,贴近生活的法治宣传更容易融进心里。”马善祥告诉记者。
“其次,记住利益就记住了法律。”马善祥说,守法获利,违法失利,守法的收获有多大,只要和违法的损失比较就一清二楚。
马善祥引用了一个判决案例:8楼一个少年扔了半个苹果下楼,不幸砸在一个婴儿头上,导致婴儿重伤需要赔付180万元医疗费用。“如果是成人故意扔下去,就可能因为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刑。”马善祥说,大家听得鸦雀无声,似乎懂得守法是人生最大利益。
“第三,记住价值就记住了法律。”马善祥认为,法律的价值就是在改变人,包括认识、观念、行为、习惯、自律等。
“过去大众普遍认为楼上向下丢东西是习惯不好,最多也就是不文明不道德,现在我鲜明地讲清楚,这是一个违法问题,违法的结果有轻重,违法的担责有大小,法律的善意就是引导人们从最初最小可能的违规违法问题开始自律,最后要从遵纪守法的高度去改变一切不良行为,从根本上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马善祥介绍说。
“第四,记住了目的就记住了法律。”马善祥表示,普法的目的不只是不违法,否则,对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人来讲,普法还有什么目的呢?
马善祥认为,普法是推动社会进步、人类进步的巨大杠杆,特别是民法典突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民法典的普及也是提高公民素质。
“今后在宣传民法典的实践中,我将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发挥好民法典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重大作用。当然这些工作又是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的,比如从禁止高空抛物开始,就是提高公民文明素养的有利契机。”马善祥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