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6月6日,广东省深圳市法学会、深圳市律师协会和西南政法大学深圳市校友会联合举行“深度解读民法典”论坛。论坛采取线下宣讲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时进行,吸引了4.6万人次线上观看。
民法典共有1260个条文,其中580个条文是对原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创新和修改。民法典生效后,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都将被替代,意味着法律人现有的知识体系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解读民法典成为当今热点问题。
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米勇致辞时指出,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成果,更是中国之治在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希望各位法学、法律工作者们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充分交流,深入思考,立足深圳实际研究深圳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对法治深圳建设的重大关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法律人的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书记曹海雷说,深圳市司法局第一时间制定了宣讲民法典的六大举措,一是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要求各区各个部门负责起宣传民法典的作用;二是抓关键少数,把民法典的学习纳入全市领导干部的考试和考核;三是第一时间成立民法典宣讲团,宣讲团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四是开展公民法治素质提升计划,向市民推介宣讲民法典;五是利用深圳民法公园等各种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六是开展青少年民法典宣传教育。
论坛由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万华主讲,他结合自身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审判经验,从编纂历程、时代意义、体例和效力、基本原则等方面对民法典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给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杜万华表示,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涉及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意义重大,开启了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