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刷流量案:因暗刷流量交易而订立的合同无效
⸺常某诉许某、第三人马某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2024-10-21 13:58:56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基本案情】
原、被告于2017年9月15日就“暗刷流量”交易达成一致:代码:http://mac.ig-uzi.cn/az_gz6.js;结算方式:周结;单价:0.9元/千次UV;按被告指定的第三方后台 CNZZ统计数据结算。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结算过三次,并支付服务费共计16130元。最后一次流量投放统计为27948476UV,按约结算金额应为30743元,原告催促被告结算付款,被告认为流量存在虚假,仅同意付款16293元。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服务费30743元及利息。被告辩称,原告提供的“暗刷流量”服务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合同无效,原告无权要求支付对价。
【裁判要点】
一、“暗刷流量”合同是否有效
“暗刷流量”行为属于欺诈性点击行为。该行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置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和网络用户利益于不顾,触碰商业道德底线,违背公序良俗。一方面,该行为 使同业竞争者的诚实劳动价值被减损,破坏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侵害了不特定市场竞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该行为会欺骗、误导网络用户选择与其预期不相符的网络产品,长此以往,会造成网络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最终减损广大网络用户的 福祉,属于侵害广大不特定网络用户利益的行为。因此,双方订立的“暗刷流量”合同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
二、“暗刷流量”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效的后果为自始无效,双方当事人不得基于合意行为获得其所期待的合同利益,且虚假流量业已产生,如互相返还,无异于纵容当事人通过非法行为获益,违背了任何人不得因违法行为获益的基本法理。故法院另行制作决定书,对原被告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获利予以收缴。
【裁判结果】
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本案是全国首例“暗刷流量”交易案。本案判决明确以“暗刷流量”交易为目的订立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属无效。双方当事人不得基于“暗刷流量”合同获利。本案当事人双败皆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央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长安剑”评价该判决“一字一句,皆为担当”。此案被写入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入选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最高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最高院民法典新规则适用案例,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
(素材来源于北京互联网法院)
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