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短信退订案:在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时用户退订商业推广短信的资费应由平台公司负担

⸺王某诉某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原告王某使用其手机于2019年5月30日下载、注册某公司手机应用程序购物,注册手机号码:150****9657,用户ID:84****83。王某在被告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手机应用程序注册和登录时需同意《用户协议》及《隐私政策》。双方《用户协议》第5.2条规定内容为“为便于用户及时了解订单信息、配送服务信息等与交易配送密切相关的信息,提升用户使用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服务的体验,用户理解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在尊重用户隐私保护条款的前提下,以本软件推送、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向您提供北京某 电子商务公司相关信息。如果用户不想接收上述信息,用户有权办理退阅或设置拒绝接收消息”。王某主张的《隐私政策》第2条规定内容为:“如您不希望继续接收我们推送 的消息,您可要求我们停止推送,或根据短信退订指引要求我们停止发送推广短信,或在移动端设备中进行设置,不再接收我们推送的消息等;但我们依法律规定或单项服务的服务协议约定发送消息的情形除外”。被告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以加粗或加下划线方式对《用户协议》第5.2条和《隐私政策》第2条争议内容进行了提示。

被告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于2019年11月1日10点03分向王某的手机号码“150****9657”发送短信:“【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您申请的 69减 20元红包 已发放!双十一提前购,全场火锅<满99减50>,肥牛仅9.9元dwz.cn/ly99V1nx 退订N”;北京某 电子商务公司于2019年11月11日10点13分向王某发送短信:“【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您的双11快递已备好!半斤车厘子29.9三只松鼠满 299减200!还有无门槛红包噢!dwz.cn/6fXeyLEO退订N”;某于2019年11月15日10点01分向王某发送短信:“【北京 某电子商务公司】申请成功:生鲜节开始,100元红包到账!车厘子29.9元,零食49元任选5件dwz.cn/MYuphBXo退订N。” 

原告王某分别于2019年11月10日16点31分、2019年11月15日20点54分、2019年11月 15日20点54分向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发送上述短信的“10690738504514”“10691852965574”“1069285314192104”号码回复“N”,其中在向“10691852965574”号码回复短信的过程中产生了短信费用0.1元。

【裁判要点】

所谓违约,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具体来讲,就是本条规定的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 

本案中,《用户协议》《隐私政策》均未对退订商业推广短信所产生费用负担进行约定,属于合同内容没有约定,可以适用“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从《隐私政策》“一、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2、为您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展示”中约定可以看出,为用户提供可选择的停止推送推广消息的服务是被告北京某 电子商务公司的一项合同义务,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是履行义务的一方。王某按照短信退订指引,发送退订短信是属于行使拒绝接收的权利行使行为,并非义务履行行为。因此,王某因此产生的0.1元短信资费应由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负担。

综上所述,《用户协议》第5.2条及《隐私政策》第2条约定内容有效。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有权依据协议推送商业广告信息,且协议中就商业广告信息的退订方式有效。北京某 电子商务公司在向王某推送商业广告短信及退订短信过程中不存在违约行为。王某发送退订商业短信行为属于行使拒绝接收的权利行使行为,并非义务履行行为。因此,退订商业短信的费用,应当由合同义务一方即北京某电子商务公司负担。

【裁判结果】

判决确认商业短信退订费用为“平台为履行向用户提供可退订的短信通知服务的义务所产生的履行费用”,平台公司是履行义务方。在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时,用户退订商业推广短信的资费应由平台公司负担。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典型意义】 

由于互联网产品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用户的广泛性和差异性,不同用户对互联网平台服务体验的期待也可能存在差异。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高交易效率,在事前明确告知、合理提示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将信息推送等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纳入到“一揽子”平台的授权协议中,再根据不同用户需要提供有效的拒绝(取消授权)方式,更 符合此类互联网平台的特征,有利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通过本案,明确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短信推送服务,同时需提供有效的拒绝或退 订方式。因退订而产生的短信资费应由电子商务平台负担,进而细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 百一十一条“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适用情形与规则,具有示范意义。本案入选 2021年度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021年度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入选中国消费者协会2019-2020年“全国消费维权十大典型司法案例”、被评为2022年度北京法院涉民生民事案件典型案例。

(素材来源于北京互联网法院)


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