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支付却预扣费用案:网络消费格式条款中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内容存在例外情形时应以显著方式提示

⸺邬某诉某北京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邬某通过某公司经营的旅游App预定境外客房,支付方式为“到店支付”,订单下单后 即被从银行卡中扣除房款,后原告未入住。原告认为应当到店后付款,某公司先行违约,要求取消订单。某公司认为其已经在服务条款中就“到店支付”补充说明“部分酒店住宿可能会对您的银行卡预先收取全额预订费用”,不构成违约,拒绝退款。邬某将 某北京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退还预扣的房款。

【裁判要点】

一、某北京公司是否为涉案酒店预定服务的合同主体

某北京公司是否为涉案酒店预定服务合同的主体。邬某提交的订单截图左上角明显标注某某某.com,某北京公司提交的证据亦显示“在线预订服务均通过某某某提供的 网站提供”,故可认定涉案酒店预定服务由某某某.com网站提供。某北京公司辩称网站与App不同,但未提交证据证明App上的操作是通过其他网址进行,与某某某.com 无关,故对其该项主张不予采信。某北京公司又辩称其并非App的运营者,法院认为即 使其不是App的运营者,亦不能得出其不是合同相对方的结论。某北京公司在服务条款中关于“某某某.com网站仅隶属于其注册所在地的新加坡办公室,不属于任何全球 各客服机构的办公室”的单方声明,不符合其已在我国进行的网站备案登记,不予采信。在案证据能够证明涉案合同系通过某某某.com网站完成,某北京公司作为该网站在 我国的联网备案主体,应认定其是涉案酒店预定服务的提供者,即该服务合同的相对方。

二、某北京公司是否应当承担邬某主张的赔偿责任

某北京公司是否应当承担邬某主张的赔偿责任。邬某提交的价格明细截图清楚显示“到店支付CHF 1053”,按照通常理解,该订单应为邬某到店后向酒店支付1053瑞士法郎,但实际情况是邬某下单后即被扣款1106.70美元。本案所涉“服务条款”属于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属于格式条款。某北京公司作为涉外酒店预定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将与用户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如付款时间、币种、预定能否取消等告知邬某的义务。在含义非常明确的“到店支付”条款中增加如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酒店住宿可能会对您的银行卡进行预授权、收取押金或 预先收取全额预订费用”,对于这段表述,法院认为,应视为对“到店支付”的例外说明,即通常为用户到酒店住宿时现场支付,同时“可能”存在其他预付预扣的例外情形。对于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形,某北京公司作为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负有向用户提示、说明的义务,只在内容复杂繁多的服务条款中约定,不足以起到提示作用。故,某北京公司 在涉案预定服务中,对于不属于通常理解的“到店支付”的例外情形,没有尽到合理的提示义务,误导邬某认为其可在到酒店后再付款而预定了该酒店,同时因订单不能取消所产生的预订款7000元的损失,某北京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邬某要求另行赔偿 7000元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裁判结果】

法院支持邬某退还房款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酒店预订服务公司利用格式条款的便捷高效为用户服务,同时可能利用格式条款的内容固定、单方提供的漏洞对用户进行了不公平交易。提供格式条款的企业更应当基于公平、诚信原则,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依法、合理制定格式条款的内容,如 履行方式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本案的裁判进一步厘清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责任,引导互联网交易模式更加符合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的精神,使格式条款在便利交易的同时规避风险,发挥更长远作用。

(素材来源于北京互联网法院)


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