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免单案: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不按照限时免单规则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
⸺张某诉周某、第三人浙江某公司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
2024-10-21 13:59:11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基本案情】
2017年,被告在经营的网络店铺举办双12促销活动,活动规则设定为在当天0点、10点、22点后第一名付款的顾客免单。原告在参与该活动前向被告咨询免单规则,被告客服回复以“付款时间为准”。2017年12月12日22点,原告张某从被告经营的涉案网店购买价值898元品牌女鞋一双,实付款898元。12月19日被告公布被免单人名单,被 免单人不是原告,被告提供的截图显示被免单人是22点0秒下单(被告认为根据后台记录多人在整点下单,但被免单人处于第一位),22点03秒付款,而原告的订单信息截图显示原告是在22点0秒拍下,22点01秒付款。原告认为被告在限时免单活动中存在欺诈行为,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退赔购鞋款898元,并且3倍赔偿。
【裁判要点】
法院认为,原告使用其账号在被告经营的店铺内购买涉案产品并支付了货款且已经收货,双方形成网络购物合同关系。关于被告制定的限时免单规则的法律性质,法院认为,原告抢位置的行为是基于下单付款完成,此时购物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如果原告按照规则占有了第一位的位置,被告须履行退还价款的义务,被告制定的限时免单规则应视为双方购物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双方具有约束力,限时免单的约定属于附条件履行合同义务的条款。关于涉案限时免单规则,法院认为,原告在参加活动前截取的被告网店活动规则并未标识下单优先还是付款优先,原告在咨询被告客服以后,得知为“付款优先”,法院认定涉案的免单规则应为在整点起先后下单的消费者中,以付款在先者为被免单者。关于被告的法律责任,法院认为,在原告付款时间在先的情况下,被告未按照规则确定其为被免单者,属于违约行为。但根据原告提交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存在欺诈行为,故对于其三倍赔偿的主张不予支持。
【裁判结果】
被告退还原告购货款898元。
【典型意义】
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举办限时免单活动并制定相应规则,消费者认为符合免单规则但未享受到免单优惠时时常遇到维权难题。该案明确了限时免单规则的法律性质,认定平台内经营者在网上店铺中公示的限时免单规则在购物合同成立后属于合同的组成部分且属于附条件履行合同义务的约定条款,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该案厘清了平台内经营者不履行免单规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定平台内经营者应承担违约责任,退回货款。该案对与限时免单活动相类似的限时打折、发放电子优惠券等平台内经营者举办的各类优惠活动中的规则制定及纠纷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素材来源于北京互联网法院)
编辑:莫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