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构成了“系统性挑战”?
我要纠错【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2-06-30 16:32:26

丁戈隆东

七国集团峰会在德国刚闭幕,北约峰会又紧锣密鼓在西班牙上演。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月27日在会前高调吹风,称这是一次具有“变革”意义的峰会,将作出很多重要决定,包括新战略概念、北约震慑和防御策略的根本转变、对乌克兰的长久支持等。而根据提前披露的信息,北约将在新战略概念中把俄罗斯定位为“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胁”,同时给中国贴上“系统性挑战”的标签。北约所谓新战略概念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实质上没有改变制造“假想敌”、搞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称,“我们严正要求北约立即停止散播针对中方的不实之词和挑衅言论”,北约“不要在搞乱欧洲之后,企图再搞乱亚洲,搞乱全世界”。

今年北约峰会的背景比较特殊,主要是俄乌之间爆发了剧烈冲突、美国挑起的大国对立明显加剧、国际总体安全形势更加动荡。出台新的战略概念,是这次北约峰会最重要议题。北约每十年左右就会更新其“战略概念”文件,以指导未来十年北约的发展。新的战略概念肯定会重新定义和处理同俄罗斯的关系,也会改变北约对俄方实行的政策。这一点不难预料。而在新战略概念中,北约又会如何定义中国?从北约一些高级官员最近的言论看,一边强调“不把中国当作对手”,“与中国不断深化伙伴关系”,一边又打算给中国贴上“系统性挑战”的标签。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北约长期固守陈旧的安全观念,早已沦为个别国家维持霸权的工具。美国是北约的“带头大哥”,北约策应美国遏华是大概率事件。这一次,固守冷战思维的北约很可能负面定义中国,在遏制中国方面变得更加露骨和激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北约此次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四个亚太国家领导人参加峰会,这在北约峰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拉拢少数亚太国家参加峰会,反映北约企图突破它传统责任区的野心,妄想把触角从欧洲地区进一步延伸到亚太地区。可以看出,北约正企图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北约”,或者依托军事同盟拼凑“亚太版北约”,妄想充当“世界警察”。冷战结束后,北约五次东扩,不仅没有让欧洲更安全,而且埋下冲突的种子;现在又企图插手亚太事务,在亚太挑起矛盾。事实证明,北约早已超越防御性军事联盟的性质,它的侵略性和进攻性越来越明显,也恰恰是北约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了“系统性挑战”。亚太地区国家普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局面,普遍期待聚焦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振兴。早已过时的冷战剧本,绝不能在亚太重演,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动乱战乱,也绝不容在亚太发生。

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不是任何人的挑战。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输出意识形态,更不搞长臂管辖、经济胁迫、单边制裁,何谈“系统性挑战”?中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国际社会解决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哪里有“系统性挑战”的影子?反观美国及其领导下的北约,从阿富汗战争,到轰炸南联盟,再到进攻利比亚,以及对一些国家的遏制打压,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麻烦,挑动集团对抗,挑起“新冷战”,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究竟谁构成了“系统性挑战”?答案不言自明。

任何人试图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冷战早已结束,北约有必要重新考虑自身的定位和承担的责任,彻底摒弃基于集团对抗的冷战思维,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致力于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奉劝北约放弃零和博弈、制造敌人的做法,不要在亚太地区寻找“假想敌”,不要人为制造矛盾与分裂、祸乱全球。

(责任编辑:马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