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云模式”值得期待 |
【我要纠错】 |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 ||
|
陈之琪
前段时间,随着居家健身热度大增,周杰伦的几首经典歌曲作为健身操背景音乐再度燃遍网络,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周杰伦几年前的两场线下演唱会重新在网络直播,广大歌迷为了一波“回忆杀”而在“云”上相聚,在熟悉的旋律和曲目中追忆青春。据统计,两场线上演唱会总观看量近1亿人次,创造了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的新纪录。
从“运动风”的《本草纲目》《龙拳》,到时隔十几年依然“甜度爆表”的《爱你》,现在有不少经典老歌时常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给公众带来惊喜、引发共鸣。大众的热情尤盛其实也是时代潮流、艺术文化不断迭代发展的一个鲜活生动的缩影,是人们更乐于自发地借一段旋律去接受情感触动、感悟时代变迁。歌如旧、人成长,正是因为人们对优质创作更具时代鉴赏力、更青睐有加,才能品出老歌新意。
近两年,“云剧场”“云演出”等线上演艺应运而生,线上演唱会备受追捧,有持续火热的势头。事实说明,在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过程中,重映也可以破纪录、新作品也可能遇冷,只有真正的优质内容和文化内核,才能经受住时代的大浪淘沙、收获持久关注。疫情下逐步盛行的“云模式”,很有潜力发展成为令传统与流行文化艺术并行、向大众推广普及的方式。有专业演员表示,一些经典剧目“在线上放,观众反应特别强烈,有的十几万人次观看,相当不错”。在网络传播的有力推动下,越来越多人愿意抱着积极尝试态度,为时代经典驻足停留、寻访多种艺术场域;“云上”演艺得以借此机会赢得更广泛的观众基础,“同台”培养公众审美情趣。应当充分相信,在疫情寒潮下“冬眠”的艺术种子,将在演出市场回暖之际更好地生根发芽。
表演艺术加速向线上转型、在云端永驻,也是时代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业内人士表示,从观众体验来看,线上演出不受时空局限,网络交互性从另一维度增添了大众参与感;从技术应用层面看,扩展现实、自由视角、“云包厢”等技术模式联合应用,不仅能让人收获“现场感”,更力求打造“跟线下完全不一样的舞台”,超越以往任何观演体验。可以说,技术手段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升级”,而是力求让经典作品通过前沿技术说话、努力发出时代新语。正因如此,演出行业在疫情冲击下被激发出的“强烈表达欲”,更值得我们期待和鼓励。
同时也要看到,当下演出行业仍然面临机遇与挑战,向线上“转移阵地”的步履仍显匆忙。比如,目前令大众喜闻乐见的“云端”演出,大多都是向网友免费开放、主打“情怀牌”,虽然凭优质内容成功聚拢流量、树立口碑,但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综合考虑如何拓展盈利模式、实现后续营收,类似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今,随着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高涨、“云模式”不断扩展技术边界,各方都在努力展开思维碰撞、寻求“最大公约数”。因此,对于演出行业的创新探索,我们不妨以积极态度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