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

经典案例

北京通报2起涉企网络侵权典型案例

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指导属地网站依法依规开展互联网涉企侵权举报线索受理处置工作,不断提升涉企网络侵权举报服务水平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保障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1月份,该平台共受理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信息7841件,有效举报信息4011件,有效率51.2%;北京属地重点网站受理涉企网络侵权举报信息5.5万条,其中有效举报信息2.5万条,有效率45.5%。

典型案例1

某公司举报,某社交媒体网站用户发布信息,假借该公司名义,引导用户贷款消费,涉嫌欺骗消费者,严重侵害其公司品牌声誉和权益。举报公司提供了授权证明和举报人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对举报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说明的陈述性举报函等证明材料。举报业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要求涉事网站依法依规对侵权信息进行处理。目前,涉事网站已删除侵权内容。

典型案例2

某公司举报称,某新闻资讯网站发布文章报道“该公司目前存在经营异常”,此内容为不实信息,涉嫌损害公司名誉,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根据举报公司提供的授权证明和举报人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对举报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说明的陈述性举报函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公司目前被移出异常经营名录”的证明等材料,举报业务工作人员研判认为,该文章涉嫌侵权,要求涉事网站依法依规处理。目前,侵权文章已删除。

此外,属地各网站也依法依规自主受理处置各类涉企网络侵权举报。如近期,一公司向某短视频网站举报,反映其用户发布视频,称该公司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涉嫌污蔑,对企业声誉和形象造成损害。举报公司提供了授权证明、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对举报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说明的陈述性举报函以及第三方权威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合格证明等材料。网站对侵权视频作删除处理,并对用户进行警示教育。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