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

理论研究

社会治理数据共享的需要与可能

——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随着社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政府部门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社会治理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跨部门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由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中“条块分割”的情况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治理数据未能充分共享,这使得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无法被打破,阻碍了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对此,《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指出要“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也指出要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那么,如何推进社会治理数据共享便是应当关注的重要话题。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作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城市,近年来在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社会治理数据领域,鄂尔多斯市大数据中心通过基层网格员收集居民姓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政治面貌等信息建设“根数据库”,并由鄂尔多斯市政法委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将其与12345数据、信访数据、矛盾调解数据进行汇集整合,依托于当地的“暖城E治”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有助于社会治理的数据库,并取得了较好的的社会治理成果。

一是防控重点风险。例如,鄂尔多斯市政法委通过对信访数据和矛盾调解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存在同一人针对同一事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高频率的信访,那么,便可以对不同政府部门数据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标记“重点风险”,从而对问题进行事先疏导与积极干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里。二是发现社会治理突出问题。例如,鄂尔多斯市政法委通过对“根数据库”和民生数据的充分整合利用,发现某区域居民经常反映该区域的间歇性断电问题,这样便可以锁定区域范围并协调多部门积极解决,进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三是助力社会治理决策形成。通过对各部门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与城市建设、教育资源、医疗配套、社保体系等高度相关的社会治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社会治理决策。并且,还可以通过以部分地区为试点的方式收集新政策的正面与负面反馈数据,进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政策。

由此可见,社会治理数据具有十分丰富的应用场景,并且社会治理数据的汇集对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不仅在鄂尔多斯市内,全国范围内社会治理数据的共享都存在较大局限。事实上,社会治理数据共享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制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很难将不同部门内分门别类的社会治理数据汇集到单一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分析,并且目前也不存在专门的数据共享条例。例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部门都拥有大量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数据,大型平台企业也掌握了十分丰富的个人数据,但却几乎不能互通,无法共享。这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妨碍了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并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那么,为解决上述数据共享难的问题,在最大限度内利用目前各政府部门已掌握的社会治理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便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一是完善数据分级分类机制,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可以要求各政府部门依托本机构公共数据目录,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社会治理数据共享清单,这包含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各部门可以根据履职需要,向其他部门提出数据需求清单,同时需要根据法定职责,明确本部门可以共享的数据责任清单,确保责任清单中共享数据上传到统一平台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并且可以对本单位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对法律或其他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共享的数据,列入负面清单,允许其不予共享,同时允许清单保持动态调整。

二是健全部门数据共享协议。这要求畅通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对于需求清单、仍有争议的数据和清单之外的数据共享,各政府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协议,明确某类数据共享的原则、目标、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等事项。同时,可以由数据管理部门在结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各政府部门现有的数据形式,制定初步统一的数据地方标准体系,包括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命名规范等,确保不同政府部门间数据的可兼容性,提供接口调用服务,保证数据共享协议的可操作性。

三是建立数据采购机制。在利用好政府部门已有数据的同时,还可以协调推进与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及第三方平台数据等社会数据相互融合,可采用协商、采购、合作开发等交易方式获取政法系统外部数据,形成一套数据采购交易机制。

在数据分析平台的建立方面,还可以依托于各地数据中心或部门建设一体化社会治理数据平台(例如鄂尔多斯市社会治理数据的互联互通就依托鄂尔多斯市大数据中心进行),逐步整合已有数据共享平台并明确平台功能。提供数据申请、受理、审核、答复、共享、异议校核、争议处理的统一渠道和服务,进而实现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统筹管理一体化和安全保障一体化,避免各部门社会治理数据对接不畅,影响数据共享工作实效。由此,才能解决社会治理数据汇集与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治理数据共享,使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马平川)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