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专家学者畅谈“数智时代知识产权与可持续发展”
2024-04-29 17:0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4月25日,中关村论坛开幕首日,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在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家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数智时代知识产权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热烈讨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知识产权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对于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驻华代表刘华在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创新中心继续东移,亚洲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总量的占比从20年前的50%上升至如今的70%。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跃入尖端信息技术领域,拥有全球60%的计算机技术专利、40%的人工智能专利和33%的半导体专利。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时建中认为,人工智能向善向上发展要坚持促进与规范并重,妥善处理好数据、算法与算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当前可以探索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训练阶段与应用阶段进行差异化的制度设计。在预训练阶段可以采取宽容的制度理念,保障训练数据易获取,鼓励经营者在算力与算法方面展开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容错机制。而在应用阶段的责任配置可以适用严格责任,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
据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沈佩兰介绍,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不断发展,调解、仲裁等多元解决方式,以其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信息保密、程序灵活、专家裁判、跨境执行等优势,深度契合知识产权各领域对保密性、专业性、国际性的需求,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当事人的青睐。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长新在论坛上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案件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新型权利客体不断涌现,新类型侵权行为也不断产生。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物的生成过程,由AI大模型的开发者、所有者、使用者等多方主体参与其中,而依据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AI大模型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成物的适格主体。事实上,AI大模型用户是实际使用生成物的主体,在实践中,绝大多数AI大模型开发者或所有者都会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放弃生成物权利,在生成物构成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侵权责任的承担当前仍是一个较大难题。
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刁云芸称,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和执法力度、创新技术手段和数字保护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以及加强公众意识和教育,可以有效应对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挑战,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能提高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了解,本次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知识产权与可持续发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WIPO中国办事处、中关村发展集团承办;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200多位嘉宾在现场参加论坛,约9700人次在线上参与。
编辑:迟明绪